對于中國用戶的需求洞察,很多中國車企的把握很精準,甚至直接打出冰箱、彩電、大沙發作為賣點。對于這些,寶馬新世代車型如何應對?”
“寶馬從不造面包車,也不造MPV。”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回答道。
以上對話,發生在在北京時間3月21日晚間由寶馬舉行的2023年全年業績溝通會上。媒體對于冰箱彩電大沙發的靈魂拷問,背后其實蘊含著對于寶馬這個豪華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的擔憂:
這個以駕控為標簽的百年豪華品牌,似乎在如今的中國汽車市場并沒有外界期待的那么能打。
不過在齊普策和該集團設計高級副總裁霍伊頓克的敘事邏輯里,外界眼中的壓力并不足以讓寶馬動搖自身品牌的根基。相比較追逐一時浪潮的走向,寶馬一直在試圖尋找和總結屬于自己的經典元素,并在一代代產品上實現固定和創新。
設計師的工作,是讓用戶接受變化
3月21日溝通會上最重要的內容,莫過于新世代X概念車的發布。按照規劃,這款車將成為寶馬下一代SAV(也就是X7、X5等X系列SUV車型)在外觀造型和內飾設計方面的靈魂,一切量產車的設計將基于其延展。
而在這新世代X概念車上,寶馬在外觀上想傳達出“不變”的部分,其實比變化要顯著得多。
當然,我們還是先關注變化的部分,首先是外觀。這款車相比較去年其在慕尼黑發布的轎車概念車,在兩側的示寬燈和前機蓋部分采用了類似的設計。但作為SAV的設計導向車,新世代X概念車在前臉部分采用了豎向的發光雙腎格柵,盡可能用設計元素讓前臉部分更加豐富。
與此同時,寶馬在車輛前唇的位置布置了大尺寸的空氣動力學套件。與很多純電動汽車“封死前臉”不同,寶馬采用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在于需要兼顧混動和燃油車的進氣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讓整車看上去更具力量和戰斗感。
換言之,這輛車需要看上去依舊“寶馬”。
而在內飾層面,寶馬將其對新世代的理解凝練為了兩個方面:創新,可持續。首先,寶馬使用“全景視域橋”來取代了儀表盤,配合在寶馬品牌上前所未有的大尺寸中控屏為組合,將用戶的視線引導向前方。
其中,全景視域橋的顯示內容除了速度和必要的車輛狀態外,均可由用戶進行自定義。而中控屏則采用了和寶馬“M Power”鏡面的形狀設計,在致敬經典元素的同時,產生向駕駛員一側“微微傾斜”的效果,以便提升駕駛員的專注度和安全性。
其次在內飾材質方面,寶馬在概念車的材質上使用了大量100%天然、植物或礦物基且不含石油衍生物的材料。而在顏色的選擇上,寶馬的設計團隊采用了橙色和白色的組合。這兩種顏色在大尺寸的天幕和車窗透過的日光下,顯得清新而柔和。
顯然,無論是相比較隔壁氛圍燈亮到耀眼的奔馳,還是自家已經量產的全新5系和7系,寶馬在新世代概念車上的設計都更加克制。顯然,在燃油車被新能源汽車全面沖擊,傳統汽車集團紛紛主動或被迫進行電動化轉型的今天,寶馬在試圖從自身悠久的歷史上尋找破局的答案。
而這個答案,便是BMW 1500。在新世代X概念車上,細長的雙腎造型正是致敬了這款寶馬歷史上第一輛被命名為“Die NEUE KLASSE”的車型。事實上在對于新概念車進行國際傳播時,寶馬特地明確了使用德文的描述,而不使用英文“The New Class”來給其命名。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向經典致敬,并喚起人們心中對于寶馬“豪華”和“運動”標簽最初的記憶。
也許對于大多數中國消費者而言,1961年發布的BMW 1500只是一個老車的名稱。但對于寶馬而言,該公司正是在這輛車奠定了自家4門運動型豪華轎車的標準:四輪獨立懸架、盤式剎車、50:50的車身重心分配、優秀的操控體驗,以及延續至今的“霍氏彎角”……這些元素至今仍在寶馬轎車上不可或缺的標志。
正是當年BMW 1500的成功,寶馬確定了自家清晰的產品定位和公司邊界:只生產運動型豪華車。而在其后,就算是完成了對勞斯萊斯和MINI的收購,但只要寶馬集團的車,駕駛性一定是車上一個鮮明的標簽。
從寶馬方面的敘事邏輯來看,在變化的時代中找尋不變的因素,通過回歸經典喚起市場對于寶馬獨一無二的記憶和認同,顯然是其希望通過新世代X概念車實現的目的。但在筆者的角度來看,這些做法對于21世紀之后才開始普遍邁入汽車社會的中國人民來說,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代溝”。
畢竟,BMW 1500亮相慕尼黑車展的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才度過了12周歲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