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數月,武漢樓市回暖趨勢明顯,與國家“穩預期、穩市場”的房地產政策導向形成共振。記者近日走訪多個樓盤發現,購房者看房熱情高漲,特別是中心城區的改善型項目人氣尤為旺盛。來自武漢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全市新建商品住房網簽83.42萬平方米,環比增長38.91%,同比上漲21.32%。通過實地探訪和市場分析,記者觀察到當前武漢樓市呈現出三個顯著特征。
改善需求集中釋放,四代住宅受追捧
在光谷招商天青府銷售中心,沙盤區圍滿了看房者。項目負責人吳禮東告訴記者:“5月日均來訪近百組,端午假期三天成交30套,其中改善型客戶占比超六成。”
招商天青府項目現場十分熱鬧。
記者在現場遇到了正在簽約的胡先生一家。這位來自荊州的創業者表示,最初是沖著學區來看房,但最終被項目的實景園林和高得房率打動。“130平方米的四房戶型,正好滿足我們家庭的需求。”胡先生說。
胡先生的購房選擇,反映了當前市場從“有房住”向“住好房”的升級趨勢。
吳禮東介紹,招商天青府作為武漢第四代住宅試點項目,以“空中庭院+宋韻美學”亮點實現突圍,其每平方米1.68萬—1.8萬元的定價策略也精準切入剛需和改善需求。在5月來訪人群中,來自光谷的科技人員占比超過60%,25至35歲年輕人成為主力。
同樣火爆的場景還出現在武漢城建紹興里1921項目。“90后”購房者詹寧說,她和男友都在附近醫院工作,選擇這里主要是看中交通便利和四房戶型,“年底就能交付的準現房,方便老人孩子一起住,省去了以后換房的麻煩”。
中指研究院(華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政分析指出,武漢家庭住房置換周期普遍在8—10年,當前正值上一輪購房潮后的改善窗口期。特別是四代住宅的高得房率和智能化設計,契合了住建部提出的“好房子”標準。因此四代住宅也成為市場新寵。
產品升級明顯,智能綠色成新賣點
數據顯示,今年5月,中心城區的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量為46.74萬平方米,環比增幅達52.6%。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城房價指數顯示,武漢新房價格同比降幅連續7個月收窄,二手房同比降幅也收窄至7%。市場呈現“量升價穩”態勢。
小區架空層設計受到業主的喜歡。
在武漢城建招商未來中心·C2攬境項目,銷售人員演示了如何通過戶型設計實現超高得房率。“這套141平方米的戶型,實際使用面積達到158平方米,相當于省了55萬元。”項目設計總監介紹,這主要得益于提高陽臺贈送比例、飄窗利用等設計創新。
漢口二七濱江的武漢天宸項目則主打智能化。記者在樣板間看到,通過海爾智慧屏可以控制全屋燈光,廚房配備的智能廚電能自動調節溫度。更特別的是“無感通行”系統,業主刷臉就能自動開啟小區門禁、單元門和電梯。
綠色建筑也成為新賣點。武漢·江城府工程師孫工算了一筆賬:“我們的保溫系統能讓夏季室內溫度比室外低3—15℃,地下車庫采用智能照明,一年能節電20%。”這些創新使得項目成為行業綠色建筑的樣本。
政策精準發力,市場信心逐步恢復
今年4月底,武漢出臺的“漢九條”樓市政策,為市場注入了新動能。記者在越秀·天悅文華看到,項目的架空層被改造成“第二客廳”,配備影音室、健身房等設施,這與政策中“支持改善性購房需求”的導向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