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駕駛系統的接受度,在近兩年已經有了質的提高。
一場慘烈的事故、一紙嚴苛的政策,冷水潑向了近兩年有些過于火熱的“智駕”行業。
從智能化、電動化席卷汽車行業的那一刻起,智能輔助駕駛就成為一把最鋒利的匕首,刺向傳統車企的最深處。這是被新勢力標榜的技術高坡,是落實顛覆之名的有力憑證,更是在同質化競爭下彰顯差異化優勢的有效手段。

當“智駕”成為“輔助駕駛”,被降溫的營銷傳導于終端,有人談虎色變、有人誠惶誠恐,有人不屑一顧、也有人醍醐灌頂……
“智駕”的安全邊界是一場事故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
小C深耕汽車媒體行業多年,職業生涯幾乎是與整個造車新勢力時代同頻共振,“智駕”對于他而言再熟悉不過。毫不夸張地說,市面上所有品牌的輔助駕駛系統他都試過,甚至有些在工程階段就參與了體驗。
俗話說,淹死的總是會水的。正是對于“智駕”的了解,小C在一次駕駛中放松了警惕,也遭遇了一次嚴重的交通事故。

“當時在楊浦大橋上,我的車道比較暢通,左邊堵車的車流里突然實線變過來一輛,距離確實很近,算是一種極限工況了,我自己也疏忽了,一下撞了上去,現在想來還心有余悸。”
對于這次事故,小C始終沒有歸咎到“智駕”頭上,畢竟那種情況就算是自己操作急剎也很有可能會撞上。但他自己也承認,因為信賴輔助駕駛系統,在整個駕駛過程中也放松了警惕。
退一萬步講,如果沒有使用“智駕”,全程專心在開的話,也許能夠提前發現左側車輛的動作意圖,提前減速避讓。哪怕是剎不住,事故的嚴重程度也會小很多。
在這一次的事故后,小C內心對于“智駕”的安全邊界顯然收緊了很多。在之后的搭配輔助駕駛系統時,小C盡量保持精力高度集中。“現在在城區里我基本不太用了,用起來很累,與其說是車輔助我,不如說我輔助車,高速上用用還是沒問題。”
在他看來,這場關于輔助駕駛系統的降溫很有必要,在此之前,有不少人對于“智駕”的態度是盲目相信的。

因為體驗到輔助駕駛帶來的一些便利性,就覺得車機無所不能,甚至是在高速上玩手機、打游戲。“這是對其他交通參與者的不負責任。”
對于行業態度,小C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實目前我們也能看到,很多車企都把大量的精力和資金放在城區輔助系統的提升上。我個人覺得對高快場景的安全性打磨也很有必要,因為在城區雖然路況復雜,交通參與者比較多,但車速也相對較慢,發生事故一般也是一些剮蹭事故,不會太嚴重。”
“但在高速和一些城市快速路上,如果發生事故那一定是氣囊全炸,甚至讓人無法承受的那種。”小C感慨道。
要不就信任車,要不就自己開
“小米那個事情以后,我爸明令禁止我用智駕,他覺得還是安全第一。”小李表示,“我爸老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但說實話我已經離不開了。”
兩年前,在左挑右選后,小李成為了全縣第一輛蔚來的車主。“因為換了工作單位,我從縣里去鄉鎮有20公里,智駕真的很實用,我大概有60%以上的時間都在用智駕,肯定是超過了一半的。”

“別的品牌我不知道,但是蔚來真的救過我一次。有一次開車,我走了野(分神了),正好是開著智駕,AEB響應給我一腳剎住了,要不然估計真的要撞上去。”小李自豪地表示。
“今年換了單位,我更依賴智駕了,因為鄉鎮那條路很窄也很爛,晚上視線根本看不清,我覺得它能看得比我清,開得也比我好。其實有些事故就是你不夠信任車,跟車搶方向盤,這是最糟糕了,要不就信任車,要不就自己開,往往事故都是在這中間。”
在遇到過一些緊急狀況后,車輛的優異表現給了作為新手女司機的小李更多底氣,“我也不是說完完全全交給車,還是會拿著方向盤,看著路,隨時準備接管。”

小李不僅自己“真香”,更是化身蔚來輔助駕駛推薦官,開始給周圍的同事好友安利,并盛情邀請他們在自己的車上試駕體驗。“他們開始也很抵觸,但開一段發現這個車可以這樣、可以那樣。做出一些超出想象的動作時,也開始慢慢路轉粉。有的還問過多少錢,但被價格勸退了。”
從小李的陳述得知,在他們那個圈子,除了老一輩人還是過于謹慎之外,大部分年輕人對于智駕的接受度都在慢慢變高。
“小米那個說實話,晚上高速上行駛速度還是放得太快了,我肯定不敢。”小李回應道,“我有些朋友還覺得肯定是他們自己操作失誤。”

不論是行業降溫還是來自父母的明令禁止,小李依舊對“智駕”有著高度的信任,只要駕駛員和車機配合得當,智駕還是能夠給到足夠的便利性。
目前,小李只有一個訴求,“幫我問問,蔚來的換電站什么時候才能開到我們縣,說好的縣縣通,今年還能完成嗎?”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我是去年年底買的小鵬P7,但不是高配的,只有高速和快速路的智駕。”小張在老家經營了一家服裝店,經常需要驅車800公里去杭州選品進貨,小鵬的輔助駕駛系統對于他來說已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當時買的時候就是看中了‘智駕’,小鵬做得最早,也大概是這個價位里做得最好的。整體用下來我在高速上幾乎沒遇到什么要緊的情況,就是在隧道口有時候車會隨意變道,可能他有他的邏輯。”
對于小米的那場事故,小張表示并不清楚前因后果,但是他覺得,“該用的人還是會用,不用的人你怎么說他也不會用。”
“我也跟身邊的人吹過,他們都不信,也不敢,說什么不是自己的車,撞了怎么辦。”在部分人的眼中,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是一道“智駕”永遠邁不過去的坎。
在保守派的眼中,體驗好則萬事大吉,但也不排除有可能一場事故是體驗輔助駕駛的成本。

“我身邊還有人不僅不相信智駕,也不相信電車,極端的人多得是,他寧愿用腳開800公里,加500塊錢油也不肯試一下充電讓車自己開。”小張無奈地表示,“人心中的成見就是一座大山。”
與小張不同,小王作為連“智駕”都沒有的特斯拉車主已經開始羨慕起國內的這些帶智駕的新品牌了。
“今年8月份去了一趟內蒙,感受了一下朋友的問界M9的‘智駕’,太爽了。余承東說的遙遙領先真的沒有騙人。問界的‘智駕’感覺還是蠻牛的。”

冷靜下來一想,小王其實也釋然了,“雖然體驗感真的非常不錯,但對我可能不太適用。我基本不需要開長途,AP輔助駕駛都很少用。”
對于小王而言,輔助駕駛系統基本上就是個錦上添花的存在,“有更好,沒有也行。起碼特斯拉是我開過電車里最輕松的。轉彎,變道,加速,電門方向盤的反饋都很及時,讓我感覺不費勁。”
“M9的那個朋友,開著‘智駕’在高速上玩手機、還化妝,我說了她好幾次了,我總覺得這樣不好。雖然功能真的非常厲害,但畢竟是電子的東西,手機電腦偶爾也會卡機,萬一出事情就是大事情。”
小王表示,“越是表現太好,越是容易讓人麻痹大意。”
有關部門潑下的冷水在小王看來并沒有什么意義,“之前的宣傳那么過頭,有些人早就產生誤區了,也養成了習慣,現在再來管控有什么用。都說不讓說智駕,但現在誰會刻意去說輔助駕駛,不都是智駕智駕的?還可以少說兩個字。”
心智的一旦建立,再想扭轉看法就難了,無論是強烈抵觸還是無條件信任。
“降溫是你們行業里覺得降溫,在普通用戶眼中,該是什么樣,還是什么樣。我估計只有自己正在遇到了,才會知道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