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汽車行業競爭越發激烈的一年,是車企分化持續加劇的一年,是新興車企愈強傳統車企積弱的一年。為突破增長瓶頸,眾多車企將目光投向管理創新,通過引入新鮮血液,探索新的增長點。
近日,長安汽車旗下深藍汽車迎來重大人事變動,無汽車行業經驗的華為系高管姜海榮空降深藍汽車出任CEO。這一消息,立刻在業內引發震動——這不僅是深藍的一次高層換防,更是打破傳統用人機制的最新注腳。

無獨有偶,集團對人才的重視也擺在了臺面上。就在前兩天,廣汽集團正式宣布啟動新一屆職業經理人招聘工作,計劃面向全球招募總經理1名、副總經理6名及總會計師1名。
面對風云驟變的市場格局,國有車企通過引入新鮮血液、優化管理架構,推動自身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有力的步伐。這場始于人事調整的深層變革,也是中國汽車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轉型的縮影。
1
甩掉鐵飯碗,“任人先唯賢”
近期的人事變動不僅是車企完善治理架構的重要舉措,更折射出國有車企在新能源賽道加速沖刺的戰略決心。圍繞組織改革,不同的車企有不同的做法。
以廣汽集團為例,其自2018年起已連續開展兩屆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本屆職業經理人任期已滿,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新一屆職業經理人,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總會計師,在業務分工中新增了產品、質量、營銷等核心領域職責。

廣汽集團看似“毫不留情”地對內部人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實則是為了企業更長遠的發展。對于廣汽集團而言,此次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有利于創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對于吸引行業內頂尖人才、穩固企業人才根基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2024年11月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宣布啟動三年“番禺行動”,計劃到2027年自主品牌占廣汽集團總銷量超60%、挑戰銷量200萬輛。可見,廣汽集團要想完成“番禺行動”目標,就必須廣賢納士,甚至在世界范圍內“不拘一格降人才”。此次廣汽集團啟動新一輪職業經理人招聘,可謂是深化改革的關鍵一步。
與此同時,長安汽車也在近期進行了重要的人事調整。其中,深藍汽車品牌方面,由華為榮耀前中國區CMO(首席營銷官)姜海榮出任深藍汽車CEO一職,原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將續任深藍汽車董事長。可以看出,在長安汽車升格央企之后,也開始準備對自身內部進行人才布局和改革。

盡管姜海榮沒有什么汽車行業的經驗,但他的華為系背景,熟知科技行業所擅長的線上線下的營銷打法,恰好是深藍汽車所需要的。這次人事變動,是在新長安、新央企的大背景,深藍汽車內部的一次重大且關鍵的調整,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作為長安新能源體系中的“頂梁柱”,深藍目前累計銷量已突破50萬輛,并且在純電與增程雙線上的技術構建已初具規模,產品矩陣也逐步完善。此時姜海榮的加入,組成鄧承浩與姜海榮的領導班子,將有助于長安深藍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無論是廣汽全球招聘職業經理人,還是深藍跨界引入人才,都說明,在面對轉型挑戰的國企中,論資排輩不再是主流現象,用人強調“誰行誰上”,更傾向于“任人唯賢”。通過競聘上崗和任期契約化管理,國有車企可以選拔出具備創新思維和執行力的人才。
2
行業變革,先發制“人”
市場競爭加劇是推動車企人事調整的關鍵因素之一。隨著全球汽車市場逐漸飽和,各品牌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比亞迪、吉利等民營企業逐漸走向臺前發起挑戰,國有車企自然不能甘居人后,打破傳統用人規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們也正學著放低姿態加入到這場份額爭奪戰中去。

傳統車企面臨著來自新興勢力的強勁挑戰,市場也對車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快的產品迭代速度、更精準的市場定位等。除廣汽集團、長安深藍之外,還有多家車企也于今年年初宣布了類似的組織架構調整計劃。這些調整普遍涉及研發體系的重構、銷售渠道的優化以及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加速等方面,以應對市場變化給企業帶來的挑戰。

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在進入淘汰賽的當下,車企正在通過換人、換經營思路、換營銷打法來謀求生存空間。從廣汽、長安等車企的人事及業務調整方向中,不難洞察到其不僅關乎當下的市場競爭態勢,更著眼于企業在未來行業變革中的長遠發展與可持續競爭力的構建。

2025年,此起彼伏的價格戰讓很多車企陷入銷量、盈利下滑困境。在此背景下,很多車企選擇刀口向內,通過管理層的調整,不斷激發企業前進的動力,在激烈的馬太效應中,努力成為笑到最后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