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豐田歐洲公司宣布將在捷克工廠生產一款全新的純電車型(BEV)。這是豐田在歐洲生產的首款純電動車型,預示著豐田將在未來大力開拓歐洲新能源市場的野心。
為了滿足新車型及電池的生產需求,豐田計劃投資6.8億歐元(其中包括捷克政府提供的最多6400萬歐元支持)用以對原工廠進行改造擴建。

可以預見,隨著這一項目的推進,未來豐田在歐洲新能源車市場的話語權將得到相當大的提升。而在電動車這個過去并不擅長的領域,豐田將和全球車企特別是中國品牌在歐洲市場繼續纏斗。
大手筆布局歐洲
豐田歐洲擴建,是在全球車企蜂擁至歐洲建廠的大背景下發生的。歐洲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核心市場,已經吸引了包括本土車企、中國品牌及日韓企業的投資建廠。
大眾汽車德國茨維考工廠、西班牙納瓦拉工廠的產能,占了2025年歐洲純電產能的30%。特斯拉在德國的超級工廠,年產能達到50萬輛。現代起亞在斯洛伐克的工廠,2025年新增純電車型生產線,年產能20萬輛。沃爾沃投資12億歐元建設的Polestar斯洛伐克科希策工廠,2028年投產首款純電車型Polestar 7。
此外,比亞迪、零跑等中國車企,以及寧德時代等中國供應商,均在歐洲投資建廠,并計劃在未來三年陸續投產。

6.8億歐元,這是個什么規模的投資呢?拿中國的幾個豐田新能源工廠來對比——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投資規模85億人民幣,廣汽豐田新能源一期和二期總投資規模是113億人民幣,雷克薩斯在上海的工廠則達到了146億人民幣。
豐田捷克工廠的投資規模,基本與豐田在國內單一新能源工廠的規模相當,在歐洲尤其是捷克,絕對屬于一個T0級別的大投資項目。捷克政府對此也極其重視,捷克總理和工業與貿易部長都出席了儀式。

捷克工廠的電動化擴建,不僅是豐田多路徑電動化戰略的重要一環,也進一步表明豐田要在2040年前實現歐洲范圍內碳中和運營的決心。
豐田歐洲總裁中田佳浩對此表示:“這一先進技術項目將進一步提升豐田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并與我們其他出行解決方案一起推動高效交通發展。”
本地化供應鏈
想要在歐洲的新能源市場具備市場競爭力,本地化的生產和供應鏈都不可或缺。尤其是對于純電車型來說,新建電池組裝設施將幫助豐田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降低成本并縮短供應鏈。
豐田方面也表示,隨著純電動車型投產,工廠的多路徑生產能力將得到提升,大部分零部件將實現本地采購,為捷克本地供應鏈帶來更多增量訂單。
豐田捷克工廠是豐田在歐洲的生產重鎮,已經有超過20年的歷史,且累計投資規模巨大。過去幾次擴建投資已經超過13億歐元,加上此次的6.8億歐元,總投資額將超過20億歐元。目前,該工廠的年產能約為22萬輛,主要生產Aygo X與Yaris混動車型。

該工廠在捷克累計產量超過450萬輛。自2002年開始生產Aygo以來,該工廠逐漸發展為中波西米亞地區的重要雇主,目前擁有約3200名員工,并實現了約65%的零部件本地化供應。
2021年,豐田全面收購該工廠。2024年,該工廠成為豐田在歐洲設立的首個物流“超級樞紐”,負責為德國、奧地利、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及捷克六個中歐市場的豐田和雷克薩斯經銷商供貨。
多路徑發展
2025年上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78.2萬輛,同比增長23.7%。其中,純電動車銷量119萬輛,同比增長24.9%。
歐洲新能源車的主要玩家,現在仍集中于大眾汽車、斯特蘭蒂斯、奔馳、寶馬、特斯拉等歐美品牌,以及比亞迪、MG、領克、“蔚小理”等中國品牌。
豐田此時的布局,雖然不算早,但時點選擇恰當,也很符合豐田一貫謹慎又果斷的態度。根據此前規劃,豐田將在2025年至2026年期間,在歐洲市場為豐田及高端品牌雷克薩斯推出共9款純電動車型。這次宣布的車型可能是這一系列產品中的首款。

除了剛剛大手筆投資歐洲之外,豐田此前在中國的布局,已經到了開花結果的時間。
2025年上半年,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均推出了最新的純電車型bZ5和。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鉑智3X的銷量達到7324輛,創下月度交付新高,且仍有8800多輛剩余訂單待交付。

受此帶動,廣汽豐田8月銷量逆勢增長4.8%,月銷量達到66060輛。鉑智3X的連續增長,標志著廣汽豐田在新能源戰略上找到了重要的市場支點。
9月10日,在工信部第399批新車公示中,廣汽豐田鉑智7工信部申報圖首次曝光。作為廣豐鉑智系列的第二款車型,同時也是一款定位旗艦級的純電轎車,鉑智7不僅在設計和性能上受到關注,同時也將打破合資品牌新能源只能打價格牌的局面。

中國歐洲兩開花。在北美市場,豐田HEV混動大行其道,備受歡迎。而在另外兩個核心市場,豐田的多路徑發展策略正在不斷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