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騰勢N9的發布會,媒體邀請規模達到了1500人。到現場的時候,我就發現這肯定是一場千人規模的發布,只是沒想到,居然會有這么多人。
一定有人會問:為了一個年款車型,騰勢如此大張旗鼓,值得么?
然而從營銷的角度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用這樣的發布來造勢,才能讓品牌在相對聲量較低的時候,乘勢而上。
首先,我們來看2026款有什么改變:
1、新推“紫瑢金、藍辰銀、綠華銀”4款雙色車身和“霜云茶”單色車身。
雙色車身就是之前成都車展上D9發布的同款,經過了15年資歷以上的頂級工匠純手工打磨,花費成本和時長都是普通車漆數倍以上。選裝雙色車身的價格,則從3萬元降低為1萬元。
從幾次在現場的觀感來看,懂雙色車身的用戶都知道這個是買了之后貼膜無法達到的質感。騰勢從D9開始定制雙色車身,其實有助于從視覺觀感上,建立“大型雙色豪車”的認知。而從這個雙色車身的定制價格來說,基本上也屬于半賣半送。

紫紅藍綠四個車身色彩,加上近幾年非常流行的莫蘭迪茶色,比之前稍顯常規的黑白銀色在視覺觀感上明顯提升不少。其中我當然會更推薦雙色車身,騰勢N9在用了雙色之后,體量感更強,頗有“雙色車身林肯領航員”的味道。
2、 新增了“金山棕”內飾色。
這個棕色類似于D9上大家熟悉的那個色彩,高級家居氛圍感極強。之前N9只有黑白兩個內飾顏色——白色很多家庭用戶覺得不耐臟,黑色則顯得有些壓抑。

這個棕色在D9上算得上是久經考驗,搭配外觀會顯得整個N9更為優雅、顯貴氣。
3、整體價格區間保持不變。
此次發布的2026款N9共有尊榮型、尊越型、旗艦型3款車型,官方指導價38.98萬元-44.98萬元,價格區間保持不變。

很多人對于“為何年款不降價”而感到疑惑,我卻認為,這正是騰勢深思熟慮的結果。畢竟N9正式上市只有半年,而此次年款也并沒有實質上的變化,直接降價是粗暴的操作,也屬于“背刺”老車主,這和騰勢一直以來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價值觀不太相符。
但值得注意的是,騰勢還是給了N9一個1萬元的保險補貼,這個操作和前一天上市的奧迪E5 Sportback可謂是一模一樣。相當于基本覆蓋了新車的首年保費——用戶在計算落地價的時候才有感知,在上市發布的時候確實是沒什么感知的。

此外,騰勢還贈送充電樁以及選裝配置,包括金融補貼在內,總體七七八八送下來還是有些福利權益。但宗旨還是一條——這是一次針對整個車系、基于用戶需求的優化,而不是開個發布會搞降價那一套。
在這一點上,騰勢立場非常鮮明。
4、新增中配尊越型,指導價40.98萬。
比38.98萬的尊榮型多出副駕零重力座椅、Nappa真皮座椅、17.3英寸吸頂屏、電動側踏板和流媒體后視鏡。由于價差僅2萬,且這五大升級的配置感知度很強,預計會成為三款當中最好賣的一個。


此前,N9僅有兩個配置:38.98萬元和44.98萬元,價差達到6萬元,會大大加強用戶的糾結:要么太貴,要么感覺配置低了點。所以這次增加了一個中配,想必也是真誠聆聽了用戶的聲音。
發布會后,在我對騰勢銷售事業部總經理李慧的采訪中,他說在此之前調研了超過2000組N9的現有用戶和潛在客戶,對于色彩、對于配置的需求,確實也都是用戶們的心聲。用了很短時間,在N9上市僅僅6個月之后就做出了調整,可見騰勢的體系效率和對于滿足用戶需求的決心。

5、發布會上涉及軟件功能和性能的提升,新老用戶均享。
在所有改變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并不是這些策略調整,而是包括防眩暈在內的一系列功能——都來自于軟件的升級,而非最新配置搭載。
而這些功能,對于N9新老客戶都會進行全量推送。
這也就是說,這不是一場針對新品的、價格的發布會。而是一場針對所有騰勢N9用戶的發布會。
而最讓我感慨的,則是對于騰勢N9易三方技術特征的重新梳理——全系標配易三方,也就相當于這是騰勢N9有別于其他“9字系”競品們最大的獨特性。

騰勢N9憑什么守著38.98萬元的起步價不肯低頭,也是因為:全系易三方配得上。
因此,發布會上的重頭戲,就是對于N9易三方實力的展現——順利通過魚鉤測試的時速,達到了210km/h;面對等效11級大風的抗側風測試,在150km/h時速下,車輛穩穩通過,方向沒有任何偏離。
以150km/h時速通過等效11級大風,對于類似大型新能源SUV我是第一次看到實測。而魚鉤測試則是比之前“麋鹿測試”更難的一項標準化動態側翻評估方法,其名稱來源于測試過程中車輛運動軌跡形似魚鉤。

我在網上查找了一下定義:魚鉤測試通過模擬駕駛員高速行駛時突然轉向避障(如躲避路面障礙物)并快速反打方向盤的場景,迫使車輛在劇烈橫向載荷轉移下逼近物理極限,重點評估底盤結構、懸架系統及電子穩定程序(ESC)的協同控制能力。
時速210km/h通過,騰勢N9無疑是目前公布這項成績的車型中,能力最高者。
而在時速180km/h的高速爆胎測試、冰雪剎停及冰雪彎道爆胎測試的硬核測試中,騰勢N9也足以拿下當下市場的實力最強稱號:

李斌在去年12月的蔚來ET9發布會上,親自駕駛ET9進行高速爆胎測試,時速為175km/h。車型價格更低的騰勢N9,時速還高出5公里。
更難能可貴的是,相比其他競品樂于將豪華、超豪華品牌(非競品)類似車型拉出來給自己墊背出洋相的時候,整場發布會以上所有測試,騰勢N9都只有自己——他們對比的是開了易三方相應功能和不開之間的差別,如在抗側風測試中,不開相應功能在通過11級大風路段時,就會明顯偏移原有車道。
即便是在另一條視頻當中,在展示帶預瞄功能的云輦-A,“通過密集減速帶”這個被競品玩出花的功能時,出鏡的車型也被嚴實蒙住車標,以至于至今我也沒有看到有其他媒體報道說“碾壓了誰”,而是客觀去展示云輦-A在主動調整底盤時對舒適性的拿捏。

除此之外,在一些測試細節上,騰勢N9也都力求在基于“只和自己比”的前提下,做得足夠精細。比如在魚鉤測試時,車上放置有水杯,水上還漂著一個兵乓球。畫面里兵乓球的移動軌跡非常小,從直觀畫面上,盡量去展示易三方底盤的強大上限。
然而,對于這種極限情況下的展示,總歸還是偏于數據化,用戶可能會欠缺感知。因此在發布會上,我印象最深的是用戶在130 km/h速度下,遇到高速公路地面上前車掉落的硬物造成爆胎,然后N9穩穩繼續行駛,用戶看到車內警示才去慢慢靠邊停車,下車查看,發現除了爆胎外,連輪轂都被擊破了。
用戶這條現場視頻,畫質雖粗糙,但卻鮮活而生動,也是180 km/h爆胎穩定測試的最佳佐證——易三方不是一個配置,易三方是N9在9系市場中最大的獨特性:
基于技術的安全,具備實力的保障。
正如買奧迪要買quattro那樣,買騰勢N9,買的就是易三方。因為在那些讓人眼花繚亂、但實際上拉開配置表的大同小異之下,這才應該是用戶選擇騰勢N9最大的原因。

而包括易三方、云輦-A、天神之眼B、2.0T插混在內,這些最值錢的核心技術,都是全系標配。
這才是理順騰勢N9市場競爭力這副牌的正確打開方式:
于外在,新增的內外飾色彩尤其是雙色車身,會逐漸形成一種符號化的共識:會玩兒大車高級雙色車身的那個,就是騰勢。
于內在,全系標配的核心技術讓選擇時不需要過分糾結,而是去看自己的需求,從三個配置中選出符合自己生活場景的那個。

于新老車主而言,因為易三方的上限、天神之眼B的上限都會被逐步通過OTA抬高,這款車不管在什么時候買,通過軟件升級都可以常用常新。

最難能可貴的是,騰勢舉辦了品牌史無前例超過1500家媒體的發布會,只為了宣布:騰勢始終在意的是用戶的需求和感受,這場發布會價格不變,盡管會失去關于價格發布的一些驚喜,但理應贏得來自于市場的尊重。
不拉踩、不比較、只談用戶的需求和技術的上限,這,就是騰勢的體面。
在發布會之后,我問過李慧:請了這么多人,價格稍微動一動,爆點無疑會更足,銷量上的勝算也許會更大。李慧回答我說:
“動價格應該是相對簡單的一件事,但卻不是長久的事。”
事實上,從今年開始競爭烈度變得極大,也導致車企在營銷端出現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操作方式。我不去評價這些操作方式的好壞,我始終堅持一個觀點:
高端品牌要面向的用戶,是相對體面的人。因此,打高端牌的玩家首先要做到的是讓自己體面起來。面對短期爆點和流量誘惑,能否用長期打造一個品牌的堅持,去克制自身欲望。

即使面對巨大的生存壓力,也不隨意找借口去解釋自己為何墮入泥潭。
放在2025年,這是相當高貴的品質——況且身后有六部門《關于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的約束(但這是上周才發的通知,騰勢也不可能是臨時改稿),希望這樣的體面,能夠在中國車市成為常態。
當然,騰勢也沒有把整個發布會的成敗賭在對自身產品力的自信上,N9在這場發布會上,官宣的代言人高圓圓——就成了一個流量破圈的重點。

這也讓我想起凱迪拉克8月底在麥田里做的那場盛大發布會,當時XT5也同樣只是新增了一個配置,并宣布倪妮成為代言人,整個場面之宏大、布景之用心、環節之動人稱得上是今年整個豪華品牌中TOP級的發布。
而這些,也正是強大營銷思維體現:我認為恰恰是品牌聲量較低的時候,一款并非最新車型的發布會,才更應該好好去辦、大操大辦。
聲量不是省錢就能做起來的,所謂的不花錢蹭網絡熱點,最終能轉化成正向聲量的案例又有幾個?恰恰在品牌缺乏全新車型、但聲量明顯處于弱勢的時候,趁著年款發布,才更容易實現高于市場預期的效果。
畢竟對于全新戰略新車,不用花什么勁兒也會有關注度——問題是,你的基礎聲量決定著戰略新車的站位,絕不能指望全新車型發布,能夠像平地起驚雷一般驚艷全場。

簡言之:新車肯定有用,但作用是有限的。下限在于你的基礎聲量、品牌在基本面上的關注度有多高;上限則取決于產品力、發布時機、發布策略的綜合實力。
一沒聲量就趕緊推全新車型,我認為是最粗糙的打法。汽車不是數碼產品,能夠決定勝局的不是一款新車,而應該是把手中的每張牌都打好、更要盡量把每款車都串在品牌這條線上,每一次都不斷重復關于品牌的同一個故事。
全新車型,要盡量乘風而上,乘勢而起,而不是平地驚雷式操作,一款不行沉寂一段時間再上一款其他的,久而久之,品牌自身的土壤會被不斷推翻重來的新車耗干——最簡單的結果就是:
用戶不清楚你是怎樣一個品牌,因為你每一次都在講不同的車、講不同的故事。
凱迪拉克和騰勢,是在用兩場聲勢浩大的發布會,對并不新但很重要的車型進行著重復演繹。XT5是一周年,N9是6個月。那又何妨?這些對于品牌非常正向的聲量,最終都會轉化在終端進店量的提升,不管他看的是這款車,還是另一款車。
在這個新車推出頻繁、周遭過于噪雜的時代,既怕亂發聲,更怕不發聲。自己不努力,聲量是不會自己回來的。
尤其是對于騰勢N9而言,作為騰勢SUV的旗艦級產品,這一仗的勝負,直接決定著接下來騰勢SUV下一步新品的的成敗。而N8L遲遲未發,我認為:
就是在等一陣風。并不是靠騰勢來托舉一款新車,而應該是每一款新車、每一次發聲,都在托舉整個品牌。

我之所以認為全新車型,一定要盡量乘風而上、乘勢而起。一定要盡量避免“平地驚雷式”發布,是因為,那大概率會來的快,去得也快。
這種耐心和定力,我認為也是騰勢這個品牌令市場難以輕視的一點。他們如此深耕技術、尊重市場,假如陷入價格和配置表上的爭斗,那將是對騰勢品牌土壤的耗費,這才是最大的損失。
而乘著N9這場發布會的風,在收獲了市場的尊重和用戶的認可之后,N8L的腳步,應該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