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創下國內新勢力車企大規模召回紀錄,11萬余輛SU7因輔助駕駛功能在極端場景下可能識別不足而需要升級,這也是智能電動汽車時代OTA遠程升級逐漸成為主流的典型案例。

9月19日,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即日起召回116887輛SU7標準版電動汽車。這些車輛生產日期范圍為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而這引發廣泛關注
本次召回原因是部分車輛在L2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開啟的某些情況下,對極端特殊場景的識別、預警或處置可能不足,若駕駛員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增加碰撞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信息,本次召回涉及兩款車型編號:召回編號S2025M0149I涉及XMA7000MBEVR2和XMA7000MBEVR5車型,共計98462輛。召回編號S2025M0150I涉及BJ7000MBEVR2車型,共計18425輛。合計召回總量為116887輛。
小米汽車“升級”智能駕駛安全性
與傳統汽車召回需要用戶前往維修點不同,小米此次將通過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為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免費升級軟件,以消除安全隱患。
本次召回的核心問題是L2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對極端特殊場景的識別、預警或處置可能不足。這涉及到智能駕駛系統的感知能力、決策算法和應對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召回公告發布的同一天,小米汽車發布消息稱,小米SU7開始推送OTA秋季大版本升級(澎湃OS 1.10.0),新版本優化了輔助駕駛功能。
升級內容包括修復高速領航輔助功能,優化大車避讓和繞行體驗,新增“動態車速”功能,支持在輔助駕駛功能開啟狀態下根據環境動態調整車速。
資本市場對召回消息作出了反應。受消息影響,小米集團港股一度下跌超2%。截至發稿,小米集團股價已從盤中下跌2%收窄至0.5%的跌幅,表明市場對此次召回的擔憂有所緩解。
兩次召回背后都曾引發事故
小米汽車此次因輔助駕駛問題召回規模雖然龐大,但并非行業首例。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特斯拉、理想等企業也都曾因類似問題發起過OTA召回。
對于小米汽車此次召回,網友也有不同看法,這背后體現出OTA升級走召回流程的討論。實際上在二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 市場監管總局就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通知中表示加強OTA升級活動監督管理。

企業實施OTA升級活動,應當按要求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備案,并確保實施OTA升級活動后的汽車產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及技術規范等相關要求。市場監管總局及時開展備案評估與監督檢查,規范OTA升級應用方式,避免企業通過OTA升級隱瞞車輛缺陷或規避責任。通知中也進行明確規定,強化OTA升級活動分類管理。
對于此次小米汽車駕駛輔助系統召回OTA,很難不聯想到一輛今年3月份,一輛小米 SU7 在高速發生嚴重交通事故。當時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事發路段因施工封閉車道,車輛檢測到障礙物后,雖發出提醒并減速,但并沒有阻止碰撞發生。這也符合此次召回“對極端特殊場景的識別、預警或處置可能不足”的情況。
這已經是小米汽車今年第二次召回,1月24日,小米汽車就曾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4年11月26日生產的部分SU7標準版電動汽車,共計30931 臺,原因是軟件策略問題影響智能泊車輔助功能對靜態障礙物的探測,增加碰撞風險 。而在此之前,多位小米SU7車主在社交平臺表示,車輛在使用自動泊車功能時出現徑直撞向墻壁等嚴重故障。

企業實施召回確實是負責任的表現,這也值得肯定。不過小米汽車兩次召回都是車輛在在駕駛輔助系統出現相關問題后進行“亡羊補牢”,這難免影響對于小米汽車在駕駛輔助系統水平和成熟度方面的信任。召回是否會影響小米汽車市場表現,在升級后小米汽車駕駛輔助系統是否能獲得認可,還需要看之后市場和消費者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