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巍峨之巔,有一種“藍蓮花”傲然綻放,它是“絕地中求生”的象征,也映射了蓮花跑車在逆境中的奮起反擊。近年來,全球超豪華車市場陷入低迷,中國市場尤為嚴峻,超豪華品牌普遍面臨增長困境。
今年9月21日,蓮花跑車旗下兩款重要車型——Emeya和Eletre完成改款并正式上市。其中,定位于大型車市場的Emeya推出3款車型,售價區間為53.8萬—82.8萬元;定位于中大型SUV市場的Eletre同樣推出3款車型,售價在55.8萬—83.8萬元之間。
早在今年年初,路特斯汽車做出重要決策,宣布全球品牌標識及中文名“蓮花”在中國市場回歸,并正式更名為“蓮花跑車”,此舉意在提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與影響力。
自2018年推出“VISION 80”十年品牌復興計劃后,蓮花跑車開啟了從純燃油車向新能源領域的轉型之路。目前,該品牌在中國和英國兩地設立生產基地,產品供應全球市場。其中,中國工廠主要負責智能電動化品類的生產,涵蓋Emeya、Eletre等車型;英國工廠則專注于燃油和電動化高性能品類的制造,包括Emira、Evija等車型。

盡管目前蓮花跑車尚未實現盈虧平衡,但蓮花集團CEO馮擎峰表示,年銷量達到3萬臺將是實現盈虧平衡的關鍵節點,目前品牌正朝著這一目標穩步推進。
按照既定規劃,今年年底蓮花英國和中國業務將進行整合,以實現業務協同與效率提升。在產品規劃方面,蓮花跑車計劃于明年發布“路遙”超級混動技術,并將插電式混動技術應用于新車型,進一步豐富產品矩陣。
一個超跑的“自我修養”

在超跑領域,每一款車型都承載著品牌對速度、設計與性能的極致追求。蓮花跑車新款車型的登場,為我們詮釋了一個超跑應有的“自我修養”。
從外觀設計來看,原創設計是蓮花塑造品牌獨特性的關鍵利器。Emeya車頭采用鋒利的鯊魚鼻仿生學設計,這不僅是蓮花高辨識度家族式設計的延續,更賦予車輛一種蓄勢待發的運動感。標志性的座艙前移設計,則是對經典中置跑車布局的致敬,讓整車在視覺上更具戰斗氣息。而SUV車型Eletre同樣強調運動化設計,其前臉類似超跑風格,機蓋氣道和隱藏式氣道的設計,傳承了蓮花的空氣動力學理念,有效減少空氣阻力,實現了設計與性能的完美融合。
內飾設計方面,Emeya致力于營造豪華與科技并存的氛圍。車內采用從服裝棉花提取的紗線,環保又輕盈,內飾表面運用PVD等工藝進行金屬化處理,質感十足。5個數字儀表與2個流媒體后視鏡的配備,以及內嵌式液晶儀表搭配55英寸AR - HUD抬頭顯示,讓駕駛者仿佛置身于未來座艙。
動力層面,蓮花雙車改用純電驅動后,性能得到了質的飛躍。Emeya的0 - 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僅需2.78秒,最高時速可達256km/h;Eletre的0 - 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為2.95秒,最大功率達675kW,這樣的數據足以讓它們在超跑賽道上脫穎而出。
在蓮花跑車新款上市發布會當天,蓮花中國總裁欽培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了品牌相關情況。蓮花擁有77年品牌歷史,空氣動力學、輕量化和底盤調校是其三大顯著標簽。底盤調校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蓮花憑借深厚的工程底蘊,在這一領域具有獨特優勢。在電車時代,底盤調校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很多電車都借鑒了蓮花工程的調校經驗。蓮花6D數字底盤能夠以0.2毫秒的節奏在六個維度高頻自動調整。

談及改變消費者認知與銷量預期,欽培吉稱,“冰箱、彩電、大沙發是當下主流趨勢,迎合了特定時期大家庭需求。但隨著社會進入多元化,家庭規模變小,車輛需求也將多元化。蓮花作為77年操控品牌,有7次F1總冠軍等榮譽,與市場需求吻合,將會堅持走操控車道路。”
同時他指出,高價位段純電市場難做,需超強品牌力和流量,蓮花目前雖不具備,但未來三年會不斷推出新產品,可能進入相對好賣的性能車市場。
欽培吉進一步表示,在此之前,會打造品牌知名度、渠道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等體系能力。蓮花既依托大吉利體系,又保持自身特色,研發、生產、制造依托大吉利賦能,產品成本攤銷較低,盈虧平衡點不高,對吉利而言,蓮花要守住高端品牌定位。
馮擎峰的破局之道

從銷量數據中,我們能探尋到蓮花跑車改名背后的深層次原因。2021 - 2023年,路特斯銷量起伏不定,2021年為1566輛,2022年大跌至576輛,2023年雖增至6970輛創紀錄,但與法拉利、保時捷相比,差距懸殊。
今年上半年,路特斯科技交付新車2813輛,營收2.18億美元,雖仍虧損,但調整后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虧損同比收窄37%,營業虧損減少約40%。不過,其毛利率在三者中墊底,2024年上半年僅為13%,遠低于法拉利的39.1%和保時捷2024年第一季度的23.4%。
產品布局上,蓮花跑車陷入“兩難”境地。推崇原始駕駛質感,卻被消費者吐槽不適合日常代步、空間狹小;在電氣化時代,其駕駛操控優勢也難以吸引更多擁躉。
在市場策略方面,蓮花跑車曾宣稱“不參與價格戰”以維護高端定位,但今年2月14日發布的新款Emeya和Eletre車型,將這個超豪華品牌的產品售價帶入了50萬元的價格區間,起售價較老款直降14萬至18萬元,降價策略引發老車主集體維權。
行業對蓮花汽車面臨的挑戰已達成共識。銷量盈利上,全球及中國市場銷量不佳,凈虧損嚴重,產能擴張計劃難以推進;電動化轉型時,研發投入巨大、市場培育周期長,重新確立自身稀缺性困難重重。
市場競爭中,它既受老牌豪華品牌擠壓,又遭自主品牌沖擊。品牌定位上,高端調性與市場擴張難以平衡,研發周期與市場節奏脫節。蓮花跑車要想破局,還需在多方面發力。
對此,馮擎峰接受媒體采訪時,圍繞蓮花的核心競爭力,給出了破局的努力與方向。
一是核心競爭力與優勢。核心競爭力在于操控,要追求極致,做到最好。同時具備智能化優勢,底盤智能化并非常見的“AI智能化”,而是讓底盤實現有機統一,達成舒適性與操控性能的完美統一。
二是盈利與市場情況。盈利方面,今年較困難,但獲投資人支持,會繼續開發新產品。市場方面,美國是全球第一大豪華車市場,潛力大但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若關稅問題解決將是重大機遇;英國市場銷量好且穩定增長;歐洲除英國外受加征關稅沖擊大;中東市場規模小無法替代美國市場;中國市場對超豪華品牌挑戰大,自主品牌崛起帶來沖擊,且存在“平替”趨勢。
三是產品規劃。未來會推出一款D級SUV,計劃在2026 - 2027年推出;已發布蓮花“路遙”超級混動技術,混動車型很快推出,明年會推出插混車型,目標是年銷量達到3萬臺實現盈虧平衡;開發一款車周期需4到5年,不會壓縮實驗時間,不會把市場當實驗場。
四是技術相關觀點。電動、豪華、高價三者需找到“完美平衡”,蓮花在車型定價上不斷嘗試;新能源時代“性能”標準不會降低,“馬力大還能控得住”才是關鍵;行業應規范電機功率宣傳,明確標注“額定功率”;超豪華品牌要堅持自身調性,堅持在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上投入;中國汽車工業應增加過程認證或學美國的承諾追溯模式,健全法律法規。
五是企業業務與收入。整車銷售是主要收入來源,服務收入因自動駕駛技術獲部分OEM認可有一定規模,未來自動駕駛技術做好服務收入會有較大增長,從投資人角度看可能是核心增長點之一;4億元左右的機器人相關技術業務收入今年占一定比例。
六是新增配置與用戶認知。新增主動穩定桿、高性能剎車等配置,原因是掌控力變強,底盤控制域搭載智能AI算法能完美融合配置,提升車輛可控性和操控極限;全球消費者對蓮花跑車認知不同,英國認知度最高,美國也不錯,日本受動畫片影響認知度高,歐洲因德系車強勢影響力弱,中國市場正在努力提升。
七是股權回收與企業整合。4月份啟動“股權回收”,將英國業務并入上市公司體系,計劃今年年底完成整合,實現“一個蓮花”,提升協同效應和經濟效益,減少直接費用。
八是投資方向。投資機構仍在投汽車行業,關鍵看投資領域,吉利主要投汽車相關產業鏈上下游,投資能創造更多價值的領域,如汽車芯片等,蓮花跑車因具備品牌價值和未來潛力,靠操控等核心技術吸引海外投資者。
昔日賽道傳奇何去何從?
在汽車市場的浪潮中,路特斯的銷量呈現出顯著的區域分化特征。路特斯科技CFO王達學此前在財報會上表示,第二季度中國升級車型交付量激增,推動季度收入增長35%。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交付1403輛居主導,歐洲、北美分別交付858輛和122輛,升級版蓮花Eletre超跑SUV成為中國高端純電SUV細分市場領軍車型。
然而,路特斯整體業績并不理想。2025年上半年,總收入2.18億美元,同比下降45%;新車交付2813輛,下降43%。2024年全球銷量12065輛,中國市場下滑20.8%,僅占全球25%。基于此,路特斯將2025年交付目標從3萬輛大幅降至1.2萬輛,目前完成量不足四分之一。不僅如此,路特斯還多次裁員,今年2月裁減270個職位,后又宣布在英國總部裁550個崗位,占員工總數四成。
路特斯是1948年成立于英國的豪華跑車品牌,與法拉利、保時捷齊名,曾憑借汽車結構和空氣動力學設計制霸多個賽道,但幾度破產和賣身使其逐漸淡出視野。
2017年6月,吉利收購路特斯,為其帶來轉機,電氣化轉型成為“涅槃”之路。2018年,路特斯宣布品牌復興計劃,全面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旨在進軍豪華車主流市場、擴大銷量、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后,它動作不斷,2019年推出首款純電超級跑車Evija,2022年推出首款純電超跑SUV“路特斯Eletre”,智能化、電動化配置拉滿。
吉利也給予大力支持,2021年投資80億元在武漢興建全球總部,2022年7月全球智能工廠竣工,還投入120億元用于產品和技術研發。2023年,路特斯反向借殼赴美上市,作價54億美元,內部人員透露上市是為籌集資金實現未來6年銷售額100倍增長、2028年全球銷量達10萬輛的目標。
當下,超跑品牌混戰激烈,新賽道入局者眾多。在60 - 110萬售價區間,蔚來、比亞迪、問界以及BBA均有強勢車型。電動化、智能化與自動駕駛雖為路特斯帶來新機遇,但其品牌聲量、銷量和市場曝光度不足,轉型之路依舊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