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月度信息發布會,9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27.6萬輛和322.6萬輛,同比和環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中國汽車市場又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個時代的主角——新能源車也依舊耀眼,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1.7萬輛和160.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6.3%和15%,同比分別增長23.7%和24.6%,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9.7%。

然而,一個不起眼卻又很令人意外的數據是:
9月傳統燃料乘用車國內銷量100萬輛,比去年同期增加6萬輛,環比增長10.9%,同比增長6.4%。而這已經是年內的第四次同比增長,更難得的是,1-9月傳統燃料乘用車國內銷量814.1萬輛,比去年同期增加13.6萬輛,同比增長1.7%。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的燃油車還將迎來更公平的市場競爭。在這場電動化的游戲中,燃油車可能短時間內還出不了局。
連續升溫,燃油車要殺回來了?
今年6月,傳統燃料乘用車國內銷量結束同比下滑,此后連續四個月均拿下了同比增長的成績,從今年8月開始超過了去年同期的水平。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屢創新高的背景下,倔強的燃油車似乎試圖用發動機轟鳴告訴市場:我又回來了。
不可否認,汽車以舊換新政策釋放了整個市場的潛力,燃油車作為其中一份子,也吃到了一部分紅利。但更重要的或許還是,今年的燃油車真的很爭氣,一方面在產品力上升級,補齊智能化短板,另一方面在價格上降級,吸引消費者打開錢包。

以一汽-L為例,15英寸2K懸浮中控屏、IQ.Pilot增強駕駛輔助系統等讓這款車有了智能電動車的影子,尺寸上車長增加到了4812mm,大有靠近B級車的意思。與此同時,速騰L的起售價來到了11.49萬元-13.19萬元,這還沒給你算終端優惠。
這款車于2006年登陸中國時售價區間大概在14萬元-21萬元,此后多年價格也保持得很堅挺,2025款1.5T車型的起售價還在14.99萬。如果你以為只是弱勢的合資品牌這么干,那就錯了,現階段強勢的自主品牌依舊很拼。
頂配不到9萬塊的第四代,竟然支持遙控垂直泊入泊出;吉利在星瑞、星越L上增加了千里浩瀚H3輔助駕駛系統……而像這樣的燃油車型,在市場中比比皆是。
還有后手!燃油車有沒有希望背刺新能源
今年連續四個月的回暖或許只是前菜,因為驅動燃油車增長的不僅有車企的努力,還將會迎來政策對燃油車的“加強”,當然不是真的加強,畢竟削弱對手本身也是一種加強。
《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顯示,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
也就是說,新能源汽車要被征收購置稅了,盡管不是全額征收但也變相的削弱了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相應的,燃油車也將面臨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值得一提的是,車企方面對燃油車的態度也有了細微的變化。

奇瑞在瑞虎9的發布會上拋出了“中國新燃油”的戰略,以“新技術”“新智能”“新安全”“新格局”為四大核心標準,重塑燃油車價值體系。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張國忠還留下了一個精辟的觀點:“沒有落后的能源形式,只有落后的技術與體驗,技術升級是燃油車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與此同時,包括吉利、長城等在內的自主車企都曾通過高管明確表態,不會放棄燃油車,甚至有的還會加強對燃油車的研發。此外,拋開國內燃油車銷量回暖來說,燃油車也有不得不提的價值。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9月,傳統燃料汽車出口319.2萬輛,同比下降5.6%;新能源汽車出口175.8萬輛,同比增長89.4%。
數據可見,盡管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速很快,但至少目前階段燃油車仍是出口主力。此外,就中國廣袤的國土和現階段充電設施的不足來說,燃油車也有其存在的價值。今年的國慶假期,想必很多人都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國慶的堵車長龍里,充電焦慮可能比加油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