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四十載,伴NI行”日產中國40周年品牌之夜在杭州啟幕。
走入會場,仿佛進入了日產博物館,公爵、藍鳥、天籟、軒逸、帕拉丁、GT-R……在過去40年,1900萬用戶正是與它們一起共同構建了“人·車·生活”的美好畫卷。

站在40周年的新起點上,日產中國沒有過多回望過去,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未來。主場館里,令人耳目一新的N6、N7、Frontier Pro皮卡、天籟·鴻蒙座艙,無一不在清晰地展現日產中國“在中國、為中國、向全球”的戰略定力,以及以本土創新驅動全球變革的決心。從年輕設計師主導的車型煥新,到Glocal模式下的技術落地,再到用戶深度參與的品牌共生,日產正以“中國答案”重塑外資車企在華發展新范式。
據悉,除現場發布的全球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N6、全球首款搭載鴻蒙座艙的燃油車天籟外,傳奇性能車型Z NISMO也將于明年引入中國市場。
戰略破局:Glocal模式讓“中國決策”驅動全球
“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技術引領地位與用戶洞察,正為全球汽車行業樹立標桿。”日產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伊凡·埃斯皮諾薩在品牌之夜現場清晰地標定了中國市場的戰略意義。“我們的商業計劃‘Re:Nissan’,旨在重新定義當下與未來我們需要實現的價值,”他表示,“這場轉型的關鍵在中國。”

四十年前,日產汽車在北京設立辦事處,成為較早布局中國市場的外資汽車品牌之一。
如今,中國市場正從日產重要的銷售市場,轉變為全球戰略的關鍵支柱和創新源泉。在日產總部與東風集團的雙重賦能下,中國團隊獲得了從產品定義到市場打法的“全鏈條主動權”,Glocal模式(全球標準+本土創新)的落地,讓“為中國造車”升級為“從中國輸出競爭力”。談及未來,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馬智欣充滿信心地表示:“我們的信心首先來源于品牌和技術的長期積累——無論市場如何變遷,‘技術日產’所代表的可靠、安全、好品質始終受到認可。我們在Formula E賽場上取得的優異成績也證明,在新能源時代,日產依然有實力站在賽場中央。”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周鋒的分享印證了這一變革的實效:東風汽車與日產汽車自2003年成立以來,雙方累計互派人員超4500人次,從早期的“技術引進”到如今的“聯合創研”,東風日產已成為中國汽車行業合作最深、領域最廣的標桿。而N7的熱銷正是這一新模式成功的最佳注腳,N7這款由中國團隊主導開發的車型,上市即登頂合資新能源銷量榜首,連續多月領跑,以出色的市場成績證明了“中國智慧”的全球價值。
產品革新:年輕設計與技術基因雙向賦能
“從電動汽車到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先進的內燃機汽車,我們致力于在正確的時間為正確的市場提供正確的技術。”伊凡·埃斯皮諾薩強調。
不同于傳統外資車企的“全球車型本土化”路徑,日產此次將設計主導權徹底交給中國年輕團隊。
在品牌之夜現場,王一航、馮海濤等四位年輕設計師的分享,揭開了日產車型“懂中國”的密碼:N6以“自然之風”為靈感,用絲綢般的曲面與三維腰線打破AI設計的冰冷;天籟·鴻蒙座艙首創燃油車搭載華為鴻蒙5.0系統,將音樂廳搬進車內;Frontier Pro皮卡則以戈壁日落為內飾靈感,讓硬核美學兼具溫度——這些設計不再是“全球模板的微調”,而是深植中國用戶生活場景的原創表達。

技術層面,日產則延續“技術日產”的基因,在電驅化與智能化領域雙線突破。活動現場,伊凡·埃斯皮諾薩為中國用戶揭曉了兩款全新車型:第一款日產N6,是日產天眼架構下的首款插混車型,搭載了同級別最大的21.1度電池,并延續了日產汽車一貫的高品質與高可靠性;另一款是全球首個搭載鴻蒙座艙的燃油車天籟·鴻蒙座艙,它將重新定義“燃油車智能美學”。這兩款車型均將于未來幾周內正式推出。更令人期待的是,傳奇車型Z NISMO計劃明年入華,完美踐行了NISMO“將賽道技術應用于公路駕駛”的承諾。
品牌共生:從“車企”到“用戶伙伴”的角色躍遷
“日產不只是車,更像是參與生活的老朋友。”車主曾麗梅道出了1900萬日產車主的共同感受。在品牌之夜現場,7位車主的故事從日常的陪伴到極端境況下的脫困,勾勒出了日產與用戶共同構建的“人、車、生活”。

2001年就擁有第一輛日產藍鳥的成晨,如今駕駛著GTR重返賽場。他在2018年駕駛GTR參加上海F1賽車場舉辦的直線加速賽,并以9秒7的成績獲得優異戰績。
日產12年的老朋友、隕石獵人陳鵬利,分享了他的帕拉丁陪伴他探險的故事。“2019年在羅布泊,我們遭遇了黑色沙塵暴,但帕拉丁的發動機依然良好工作,不但帶我們走出了無人區,還幫助了隊伍中的車輛脫困。是日產純粹的機械基因給了我們探索廣大的無人區的勇氣。”
擁有8年車齡的駿客中國奇駿車友會王小虎,分享了2023年春節奇駿在安徽大雪高速上穩穩當當將一家老小送回家的經歷。“關鍵時刻絕不掉鏈子的擔當,讓我和眾多車主朋友堅信日產品質。”
開著納瓦拉穿越歐亞大陸的關春昊,把車親切地稱為“大紅”。他難忘2019年一家四口穿越歐亞大陸時,車輛陷入泥潭后女兒說的話:“跟著爸爸媽媽一起窩在大紅里,我就不怕。”
“我最難忘的其實不是說它(GTR)在賽道上有多快,而是一次意外被撞之后,它用堅固的車身給我的那種絕對的安全感。在那一個瞬間,心疼和信賴交織,我才真正的意識到,戰神的內核其實是守護。”電競從業者、GTR車主詹昊林如是說。

品牌好友李思思的體驗更具代表性:“金秋自駕時,N7的舒適與安心,讓緊湊的工作間歇變成了治愈的假期。”
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早已融入日產的研發邏輯。從早期的藍鳥、天籟,到如今的N7、N6,日產始終以“可靠、安全、舒適”的核心價值,陪伴中國家庭過好小生活,也實現了大夢想。
結語:
當年輕設計師的筆觸勾勒出中國審美,當Glocal模式輸出全球競爭力,當日產車主與品牌共同書寫故事,所有這些都在證明:新能源與智能化的變革浪潮中,唯有扎根本土、擁抱年輕、敬畏用戶,才能真正與中國市場共赴下一個四十年。正如日產品牌好友李思思所言:“最好的旅程永遠是下一段”,而日產的下一段旅程,早已深深烙上“中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