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披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37萬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營收102.08萬億元,同比增長2.4%。
聚焦到汽車制造業,在銷量全面爆發的背景下,1~9月營業收入為7.82萬億元,同比增長7.8%;利潤總額為3482.5億元,同比增長3.4%。
面對上漲的數據,著實鼓舞人心,但就汽車整車上市公司而言,還是讓人擔心接下來的一年該怎么辦。
2025年前三季度,在技術產品迭代、政策驅動與消費“升級”多重作用下,多家上市車企銷量高速增長,并呈現出傳統車企分化加劇、新能源勢力全面崛起、新玩家攪動格局的復雜圖景。
這背后的代價也是非常高昂的。官方數據顯示,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情況依然嚴峻。
01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累計銷量約2436.3萬輛,同比增長約12.9%。
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122.8萬輛,滲透率攀升至46.1%。
這一增長既受益于多重偏向新能源的利好政策延續,也源于消費者對電動化、智能化產品接受度持續提升。
從月度數據看,9月中國汽車銷量為322.6萬輛,同比增長14.9%,創歷史同期新高,這也標志月度同比增速已連續5個月保持10%以上。
2025年9月,中國汽車單月出口量達65.2萬輛,環比增長6.7%,同比增長21%。
從前三季度累計數據看,中國汽車出口已達495萬輛,同比增長14.8%,出口已成為拉動中國汽車銷量的重要力量。
上汽、奇瑞、比亞迪等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品牌攻勢”成效顯著。
國內市場則因“以舊換新”補貼、地方購車優惠等政策,推動存量置換需求釋放,尤其在15萬~30萬元主流消費區間,混動與純電車型的競爭進入白熱化。
02
具體來看,在傳統車企陣營中,比亞迪與上汽集團構成了行業“第一梯隊”,兩者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均突破300萬輛大關。
其中,比亞迪以累計326萬輛,穩居中國汽車公司榜首,同比增長18.64%,已完成其全年460萬輛最新銷量目標的70.87%。
引人注意的是,9月比亞迪銷量同比下滑5.52%,這反映出其在面對上汽、吉利、奇瑞等對手的混動、純電車型沖擊時,面臨很大競爭壓力。
上汽集團同期累計銷量達319.3萬輛,同比增長20.53%,暫居第二,目標完成率70.96%。
與比亞迪銷量走低不同,上汽集團9月銷量同比大增40.39%、達43.98萬輛,重新奪回中國汽車公司月度銷量榜首之位。
隨著上汽集團強勢回歸,也讓中國上市車企集團2025年度銷冠花落誰家,充滿變數。
03
不可忽視的是,處于200萬輛量級“第二梯隊”的吉利控股集團(含沃爾沃等),與300萬輛只差臨門一腳,前三季度累計銷量達295.35萬輛,同樣虎視眈眈。
其中,吉利汽車集團以217.02萬輛的銷量,不僅實現45.68%的同比高增長、72.34%的年度目標完成率,更成為傳統上市車企中增速最快、目標完成率最高的公司。
實際上,吉利控股集團已經與前兩家上市公司開始了第一集團的三國演義。
此外,“第二梯隊”的中國一汽、長安汽車和奇瑞控股,前三季度分別實現238.3萬輛、206.61萬輛和200.78萬輛的累計銷量,步入200萬輛的門檻,同比分別增長5.6%、8.46%和14.55%。
同時,這三家車企集團全年目標完成率分別為69.07%、68.87%和61.59%。
04
銷量規模在百萬輛以上、處在“第三梯隊”的東風汽車集團和廣汽集團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前三季度銷量分別為170.34萬輛和118.3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4%和11.34%,年度目標完成率分別為56.78%和51.46%。
同處“第三梯隊”的北汽集團同比下滑4.95%,前三季度累計銷量為118.36萬輛。
令人唏噓的是,昔日與比亞迪、吉利銷量旗鼓相當的長城汽車,如今連“百萬”銷量的門檻都沒有邁過,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僅92.33萬輛,同比增長8.15%。
不過,表現更為慘淡的是,江淮汽車和江鈴汽車甚至沒有邁過“30萬輛”的門檻,前者前三季度銷量為28.17萬輛,同比下跌10.66%;后者累計銷量為26.1萬輛,同比增長7.73%,均被部分造車新勢力輕松超過。
賽力斯雖然規模同樣有限,但在問界的拉動下,總歸邁過“30萬輛”門檻。今年前三季度,賽力斯累計銷量為34.07萬輛,同比下滑7.79%。
江淮汽車、賽力斯的同比下滑,也凸顯出“過度依賴外部合作伙伴”的轉型陣痛。
—延伸閱讀—
劇變!前三季度中國18家主要上市車企/集團銷量情況
新勢力品牌“金九”排位賽揭榜
05
與傳統車企相比,新勢力車企銷量目標完成情況呈現更為顯著的分化。
頭部三家品牌——零跑、小鵬、小米——成為目前大概率完成年度目標的陣營。
其中,小鵬汽車以前三季度31.32萬輛的銷量成績,同比增長217.77%,完成全年35萬輛目標的89.48%,距目標僅差3.7萬輛。
結合其9月單月超4萬輛的銷量勢頭,按當前增速預計可在10月提前兩個月完成年度目標,成為2025年首個達成銷量目標的新勢力品牌。
零跑汽車以前9個月39.6萬輛、同比增長128.81%的成績,奪取新勢力前三季度銷量冠軍,更是連續七個月蟬聯新勢力月度銷冠,目標完成率79.1%(年度目標50萬輛)。
小米汽車作為造車新軍,1-9月累計交付26.4萬輛,完成率75.5%(目標35萬輛)。當前其核心制約因素為產能,消息稱其手中積壓訂單超10萬輛。
不過,受小米汽車事故頻發影響,小米集團股價震蕩走低,不免令人擔憂會影響其未來的銷量表現。
06
與第一梯隊的高歌猛進相比,第二梯隊新勢力品牌面臨較大挑戰。
理想汽車、蔚來(含樂道和螢火蟲)前三季度銷量完成率均低于50%。兩者要達成年度目標,四季度需實現月均銷量翻倍,難度較大。
理想汽車前三季度銷量29.7萬輛,同比下滑13.07%,僅完成年度目標64萬輛的46.4%。主要受產品周期調整、新款車型上市節奏滯后影響。
蔚來汽車銷量為20.1萬輛,同比增長34.79%,年度44萬輛的目標完成率僅45.7%。該公司創始人李斌多次強調,蔚來2025年第四季度必須實現盈利。
李斌表示,有30%-40%的潛在用戶不買蔚來的車,是因為擔心公司會不會倒。“如果我們盈利了,這個謠言就會不攻自破,用戶信心會增強,很多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實際上,不僅是蔚來,這何嘗不是擺在所有造車新勢力面前的照妖鏡,即便是部分已經盈利的上市公司。
從前三季度數據來看,上市車企為2025年奠定了不錯的整體基調。可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前三季度社零總額汽車類增速不足1%,這就像一盆冰冷的水,澆滅了部分上市車企的虛火。
更告誡所有上市車企,不能依賴政策補貼,更不能盲目參與價格戰,而要深耕細作,堅持長期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