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嘲笑寶馬新世代iX3的人,和嘲笑蘋果iPhone17是同一批人。這些人只看參數、看感官,認為任何一個產品都是速食集成,任何一個創意能解決一切問題,卻忽視無論智能移動生態還是智能電動汽車,都是一個底層原創能力的比拼。
我現在用的是一臺五年前的iPhone,除了電池略微衰減外,它是我這五年時間里平均每天使用至少十個小時的移動通信工具。日常交流、視頻拍攝、信息娛樂,我只有這一部手機。

用五年之久的iPhone手機,在每天十多個小時的高頻使用下,依然可以做到不卡頓、不過熱
干媒體這一行,對移動設備的要求不高,就是別關鍵時刻掉鏈子,拍視頻的時候別卡、畫面清晰一些、信息交互的時候軟件流暢點,手機別老是用多了發熱發燙。這幾天同事拿著一部國產雙連屏手機,確實好看,但看兩個視頻手機發燙卡頓。找了個修理店拆開看看問題,懂行的人說匹配就有毛病,有技術bug沒解決。關鍵我隨口問了句價格,不比蘋果手機便宜。這就是我們遇到的情況,集成后感官上遙遙領先,拆開后細節卻處處有遺憾。

部分網友對寶馬新世代iX3的感性評論
手機其實和現在汽車一樣。慕尼黑車展寶馬發布了新世代iX3這款電動車,你看中國輿論的反應,五年就造了個這?!中國人一年造的都比這車好看。寶馬在電動車上落伍了!這種評論每次我看到后都很五味雜陳。我們敢不敢把自己的車和寶馬新世代iX3拆開對比一下?!

寶馬第六代圓柱電池拆解
我想假如把寶馬新世代iX3拆解成20000多個零件,大家就會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參數集成造車和底層原創造車的區別到底是什么?寶馬5年造一輛電動車,到底干啥了?光電池一個技術,寶馬帶著寧德時代團隊在德國一個叫做蘭茨胡特的城市一干就是三年。我們今天中國汽車呢?你聽過哪個中國車企和寧德時代一起開發電池技術?!鳳毛麟角,甚至大家為了省成本,都想方設法找寧德時代的性價比替代品。電池混裝這個概念,如果你是消費者,不妨去DeepSeek上查一查什么意思吧。

寶馬蘭茨胡特輕金屬工廠,這里既生產M發動機缸體,也生產新世代電動車電驅殼體
電動車讓速度變得簡單了,但速度和性能不是一回事,控制得住的速度才是性能!都說電驅中國人造的好,但你知道嗎?性能電驅想做好,不比發動機簡單多少。單單一個電驅殼體,它的澆鑄工藝要求極高。寶馬在這一點上什么標準?用M的發動機缸體澆鑄車間做新世代iX3的電驅殼體,性能車的標準做電動車,而不是用3C家電標準去造車。包括新世代這個設計的基因,如果從消費者角度評價,大家眼光不一樣說什么都行,但如果咱們要是在專業的汽車角度,上世紀60年代寶馬是如何崛起的這個來龍去脈,新世代這三個字就值得咱們好好分析,寫成一本書去研究。因為我們經常說汽車工業設計所謂的傳承和性格,寶馬新世代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們要冷靜地研究,而不是拍腦袋開始自洽,覺得咱們對標模仿能力的強大就是真正的工業設計,這不對!

寶馬新世代iX3
再說多就沒意思了,就又開始進入情緒爭論了。說這些不是長他人志氣滅咱們中國汽車威風。這些年,咱們中國汽車確實進步了很多,但千萬別自洽。很多技術它需要時間,手機和汽車都是這樣。咱們的移動軟件系統剛開發出來,有問題說問題,咱們都給自己爭口氣,盡快跟上來。咱們的汽車剛剛在集成上有特點,那就把一個個技術做扎實。主席就曾說過,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都是中國人,必須支持國貨,給更多的包容,但不是給企業自己騙自己、騙消費者的空間。手機卡頓發熱,電車技術不穩定,至少讓咱中國自己人了解咱還有哪些地方要進步,我甚至可以在價格上支付一個戰略基建成本,交一份現在產品的錢,再交一份技術研發的支援基金,將來好了我們大家一起享受成果。你不能一面賣著比國外產品更高的價格,一面還用營銷給我洗腦說你有多么遙遙領先。這種驢糞蛋子表面光的事,我想誰都接受不了。

想要造好車,咱要在好的時候看到更好的學習和參考標準。寶馬新世代iX3這款車確實有著很多歐洲造車思維,但他每一個開發工藝都值得咱們中國汽車企業,把這款產品買回去拆開好好看看,看看他們怎么研發每一個不起眼的零件、甚至在原材料的采用中如何考慮到能源安全,看看他如何保持一個豪華汽車的造車性格,這是咱們從規模向品質造車做事最重要的。中國經濟總量咱們去年已經是德國的4倍多了,但咱們不能永遠沉醉在規模里,咱們還要尋找質量的出路。
中國人足夠聰明,但中國汽車更要足夠多的耐心和虛心。賺錢這件事沒頭,但造車這件事想要有長期信賴度,不是想著天天對標干掉誰、嘲笑誰,而是像寶馬新世代iX3、蘋果iPhone17這些產品,想想怎么從底層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