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比亞迪10月1日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其新能源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380萬輛。10月10日,比亞迪再傳好消息:當地時間10月9日,比亞迪第1400萬輛新能源車在巴西工廠下線,巴西總統盧拉親自蒞臨見證,并成為該車車主。

當盧拉從王傳福手中接過這臺的新車鑰匙,這一幕不僅是比亞迪銷量里程碑的高光時刻,更折射出中國車企全球化戰略的進階與成功。
增速奇跡,彰顯市場引力
截至目前,比亞迪已經率先達成1400萬輛里程碑,坐穩全球新能源車企頭把交椅。

更有數據顯示,2025年第3季度,比亞迪全球純電車型銷量達58.25萬輛,再次超越特斯拉的49.7萬輛交付量,展現出強勁的全球市場競爭力。其中,8月份,比亞迪在西班牙、法國、意大利、愛爾蘭、葡萄牙、奧地利等歐洲國家,以及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銷量均超過了特斯拉。
而今年1-9月,比亞迪全球銷量達到326萬臺,其中,純電動車占比49.26%,銷量達到160萬輛。按照預測,比亞迪全年純電車銷量將達到217萬輛,而特斯拉則為161萬輛。這也就意味著,2025年,比亞迪將超越特斯拉登頂全球純電動車的年度銷冠。

銷量增速背后,是比亞迪無可撼動的市場引領力。從數據維度看,其發展節奏堪稱行業奇跡:從第1輛到500萬輛用了15年,從500萬到1000萬僅需15個月,而從1300萬到1400萬更是只用了兩個多月。
這樣的增速并非偶然,而是比亞迪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理念以及全球化戰略的必然結果。一方面,比亞迪在全球范圍內推出多元化的產品矩陣,精準匹配更多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另一方面,比亞迪以海外建廠為核心的本地化戰略,為其打開了持續增長的空間。雙輪驅動下,比亞迪的發展步伐愈發穩健,增長速度越來越快。
海外建廠,筑牢第二增長曲線
當國內市場趨于飽和,“出海”成為中國車企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的共識,而比亞迪已然走在行業前列,跑出行業加速度。

截至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足跡已經遍布全球116個國家和地區。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比亞迪海外銷量已經突破70萬輛。
細分到全球各大市場來看,比亞迪的全球化布局也已經形成多維度的滲透落地。在巴西,比亞迪已形成強大市場壁壘:連續兩年蟬聯當地新能源銷冠,更有17萬名車主的選擇印證了產品硬實力;在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等12個國家,比亞迪登頂上半年新能源銷量冠軍;在歐洲,為支撐本地化發展戰略,比亞迪布局13款車型,預計2025年底在32個國家建成1000家銷售服務網點,并計劃2026年翻倍至2000家。

而海外建廠則是比亞迪全球化從“走出去”到“扎下根”深度轉型的關鍵落子。目前,東南亞有2025年6月投產的泰國工廠,本地化率70%、年產能15萬輛,可覆蓋東盟市場;歐洲布局了匈牙利工廠,預計2025年底投產,未來產能可擴至30萬輛;南美則以巴西超級工廠為核心,這座斥資71億元的超級工廠,也是這一次比亞迪第14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的工廠,它從動工到投產僅15個月,本地化生產率超90%。作為海外最大整車制造基地,可輻射阿根廷、烏拉圭等整個拉美市場。

總統的認可,是技術與口碑的雙贏
盧拉在致辭中表示,比亞迪工廠讓當地人民重拾尊嚴,這份榮光屬于中巴兩國。“你們完全有可能創造歷史,制造出地球上最精密、最快速的汽車——這份榮光將屬于巴伊亞,屬于中國,也屬于巴西。”

在《E汽車》看來,這份認可源于比亞迪11年來在巴西的深耕:從電動大巴穿梭于大街小巷,到如今整車工廠落地投產;從可再生能源供電的綠色生產理念,到適配當地需求的產品技術,比亞迪用實力打破了國際市場對“中國制造”的刻板印象。
另外,不同于簡單的產品出口,比亞迪以“長期伙伴”的姿態深耕當地市場,工廠70%以上員工為本地人,預計最終創造2萬個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甚至讓當地議會將工廠門前道路命名為“比亞迪路”,成為中巴合作的典范,這使其在重重壁壘下,仍實現海外銷量高增速。

正如王傳福所言,“不僅是投資者,更是長期伙伴”,以技術為根基、以本土為根本,正是比亞迪全球化戰略的核心邏輯,也是其能在全球市場真正“扎下根”的關鍵所在。

寫在最后
從中國市場的開拓者到全球舞臺的領航者,比亞迪的1400萬輛里程碑,既是銷量數字的突破,更是中國智造全球化的新坐標。
當巴西總統與比亞迪第1400萬輛車主的身份重疊,這不僅是一份信任,更是一個屬于中國車企的全球時代到來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