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花繚亂的電車抉擇中,我們常常為了如何判斷,而感到非常頭疼。
畢竟,相對于油車而言,電車還分為混動、增程、純電好幾種,不是一點點復雜。
但其實,想要做出明智的選擇,并沒那么難:簡單來說,只需參考這三個條件就好了。
這并不是不是胡說,看完你就知道了,真的很現實!
首先,肯定要看它的性能穩定性。
說白了就是電機、車身扭轉剛度、底盤用料,這些最基礎的配置不能太差。
畢竟,都2024年了,一些新車還在用麥弗遜懸架,底盤表現能很好嗎?怎么可能!
別扯什么調教之類的玄學,一只貓咪再怎么訓練,也不可能變成老虎,這就是先天素質的差異。
所以,在介紹麥弗遜懸架時,稍微專業文獻都逃不出一句話:麥弗遜懸架制造成本相對較低,適用于大多數經濟型車型。
因此,還是這種懸架的車,別選!
同時,電機功率應當符合最低標準,以滿足車輛的加速、爬坡和高速行駛需求。
從整個市場來看,說難聽點就是,電機最大功率200kW都沒有的電車,就不要出來丟人現眼了。
當然,如果只是城市出行的老頭樂可以無視這句話,但凡你還會跑高速,或者遭遇一些特殊情況。
低于這個功率的電車,是真的不行——相關的扭矩、響應速度,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還有就是車身扭轉剛度不能太低。
它直接決定了車輛在轉彎時,抵抗側傾的能力。還對車輛的操控性、穩定性和舒適性,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拿數據來說就是,油車的要求可以放低很多,但電車要是沒個30000N·m/°,就別出來坑人了。
畢竟,寶馬ix3不帶電池包27300Nm/deg,帶電池包52500Nm/deg——你電車連30000N·m/°都沒有,那是有多低啊!
其次,就是看看它的能源效率如何
電車電車,續航的靠譜性,肯定要放在第一位。
但很多人只看到了表象:認為只要用最好的供應商,這輛車就是最好的——這么想就是大錯特錯。
說白了就是,優質的供應商也有劣質的產品,普通的供應商也有壓軸的技術,因此,看表象沒用,還是要看能源效率如何。
怎么看去看呢?
如果是純電車型,直接看它是否采用了全域800v,顧名思義就是要求三電、空調壓縮機、DCDC(直流變壓器)、OBC(車載充電機)等高壓系統部件,全域都使用碳化硅,最大電壓也要超過800V。
這樣帶來的好處就是,不僅僅是因為電能損耗更低而已,還在于動能回收的效率更高,和那種普通800v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非純電車型,試駕時多跑幾圈,看看它的實際能耗就好了。
譬如有些增程/混動汽車,純電續航顯示300公里,實際能耗有22度,電池大小就40度的樣子——這樣的表現,肯定是偏差的!
倒不是說不能買,而是要做好續航很糟的預期。
同理,在普遍采用合金增程器當下,還有車型采用鑄鐵增程器,這到底是個什么玩意,不用多說。
別杠鑄鐵更穩定,真要這么穩定,你最貴的車型,為啥缸體材料換成鋁合金了呢?倒反天罡了嗎?
最后,就是看它的安全性。
一輛安全性很高汽車,兩個方面都要合格:
一個就是,是否有優秀的碰撞預防系統,如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從實際的表現來看,目前問界的車型,在這一部分做的特別優秀。
特別是其中的智駕版,最高在120km/h時速下,也能做到主動剎停。
另一個就是看車輛本身的安全性能,而這部分往往比aeb更重要。
因為軟件不是萬能的,總會存在誤判,或者未能識別的情況——這時,基礎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此時,就要衡量了車輛的防撞梁是否厚實,以及車身結構的設計是否符合安全標準。
除此之外,電車還要關注熱管理系統如何,電池管理系統如何,電池包的阻燃板、云母片是否充足。
別覺得大牌電池就一定好,品牌也有不同品質的產品。
譬如寧王NCM811電池曾在2020年連續出現爆燃事故,導致市值下跌400多億元。
有趣的是,出現過好幾次事故的小鵬P7,也采用了這個型號電池——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緣故,小鵬汽車再也不購買電池包了,走向了只采購電芯,自己做封包道路。
總的來說就是,電車的結構雖然簡單,但要關注的點也不能少:萬一不注意,說不定就掉到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