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借著引入的契機,特斯拉Cybertruck又在國內皮卡圈中大火了一把,盡管并非官方渠道,但是引入這臺車的車商至少給了中國消費者一個可以擁有“火星車”的機會,不過很顯然,它過于離譜的售價與極其特殊的定位也勸退了99%的人。
其實如果將視野放眼全球,從發布至今,特斯拉Cybertruck也一直都是“叫好不叫座”的典范,盡管話題滿滿,自帶超高流量,但它所面臨的困境與爭議卻遠比國內網友想象得要多得多,而特斯拉要想真正在皮卡市場有些作為的話,“降級”或許將成為他們的唯一出路。
毫無疑問,特斯拉Cybertruck是一款有著明顯美國特色的車型,它夠大,夠強,并且也足夠的昂貴。6.3萬美元(單電機后驅版)的入門價格盡管不像國內那么離譜,但也基本上與美國市場中的奔馳E級以及中高配版的福特F-150相當,門檻不低。同時,它過于龐大的車身與特殊的造型讓它難以滿足全部國家市場的法律規定以及道路情況,無法在更多的國家落地上市,并且從該車上市到現在的各種離譜問題早已讓這臺車的口碑變得稀爛。而以上諸多負面的疊加,也就造成了該車目前極其尷尬的境遇。
根據美國當地媒體報道,特斯拉Cybertruck在今年上半年的銷量約為1萬臺左右,不敵其主要競爭對手F-150 Lightning,而疲軟的銷量表現也讓該車的庫存數量在2025年急劇攀升。據傳其庫存已超過10000輛,參考該車平均約7.9萬美元的售價來看,這可能意味著近8億美元的電動卡車并未售出。所以即使強如特斯拉,也同樣感受到了不小的庫存壓力。
從海外媒體的報道來看,鑒于庫存不斷增加,特斯拉在近幾個月可能已經悄然降低了Cybertruck的產量,并且如果銷量在近一段時間依然沒有起色,他們可能很快會考慮采取更重大的行動,不排除會繼續大幅減產甚至停止Cybertruck生產的可能。而通過實際的銷量表現也不難看出,對于這樣的一臺“獵奇”皮卡,大洋彼岸的消費者們也并不買賬。
所以對于特斯拉而言,在如今僅憑Cybertruck這一款車型恐怕難以撐起他們在皮卡市場中的戰略雄心,拉垮的銷量表現與他們最初的市場預期相差甚遠。不過一款失敗的車型倒也并不會影響特斯拉的野心。此前,該品牌的高管曾向海外媒體透露過一個重磅消息,他們或許在未來將會推出一款入門版本的皮卡車型來扭轉如今尷尬的市場局面。
當被問及是否會在國際市場上推出一款尺寸更小的Cybertruck時,特斯拉工程副總裁 Lars Moravy十分明確地告訴媒體,“特斯拉一直在談論生產一款尺寸更小皮卡的可能,并在設計工作室反復思考究竟該如何在這款小型皮卡上找到平衡”。而他們也希望可以通過一款級別更低,體積更小,價格更為低廉的皮卡來滿足除美國以外市場用戶的需求,從而在全球的皮卡市場中占據更大的份額。
其實對于特斯拉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好方法,并且如此的戰略在此前就曾有過先例。比如在品牌剛剛推出時,他們就曾通過兩款旗艦車型Model S與Model X來擴大品牌影響,而后很快通過低價格的Model 3與Model Y搶占更多市場,以此讓他們在純電乘用車領域中取得了巨大突破,而這種成功經驗也十分值得借鑒。
然而,雖然設想十分美好,但小型Cybertruck具體的推出時間尚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考慮到皮卡本身受眾人群較少的問題,特斯拉很可能會優先考慮那些能帶來巨大收益的產品,比如Model 3、Model Y的平價版本等等,所以這款入門版皮卡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與廣大消費者見。
當然,對于廣大國內消費者來說,無論Cybertruck處于何種境遇,也不過是大家吃瓜的對象,與普通消費者的用車生活相距甚遠。但是就像在前兩天的內容中我們所提到的那樣,在皮卡車型越發同質化的今天,這款特斯拉Cybertruck車型的推出,還是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新勢力品牌敢于顛覆傳統的勇氣,拒絕同質化的決心,而這些也值得中國皮卡企業借鑒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