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國國際展覽中心E1館的黑芝麻智能展臺人來人往,不時有媒體駐足觀看。放置于展臺中央的,是黑芝麻智能全新公布的武當系列C1200家族量產型號,其中包括本土首款單芯片支持NOA的芯片平臺C1236,及行業首顆支持多域融合的芯片平臺C1296。
這是因為隨著智能電動汽車的持續深入,自動駕駛技術需求的持續增長,一方面黑芝麻智能所在的智駕芯片行業無疑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另一方面也必須意識到,芯片行業競爭的殘酷性,隨著智能化進入下半場,行業頭部效應程度加深,接下來全球市場4-5家、國內市場3-4家寡頭或有望占據行業80%-90%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這樣的背景下,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產品、顛覆式的技術創新、穩定的出貨能力以及成熟的商業化落地模式,都會成為決定一家企業能否進入到最終“決賽圈”的關鍵因素。
| 智駕芯片,拼算力更拼“性價比”
很長一段時間內,智駕芯片廠商競爭的焦點一直集中在算力。這是因為作為一項場景復雜度高、數據集成度高的新興技術,自動駕駛需要有足夠的算力作支撐。并且,隨著智能化的全速前進,自動駕駛所需的算力往往呈現指數級增長。
一般來說,L2級自動駕駛的算力需求為2-2.5TOPS,即便是要滿足L3級別的自動駕駛,20-30TOPS算力也足夠用了,但到L4、L5級別,需要的算力可能接近400TOPS、4000+TOPS。
基于此,國內外智駕芯片廠商掀起了一場以算力為中心的“拉力賽”,算力從個位數卷到百位數,再到千位數,算力的優越性似乎成為衡量行業領先性的唯一解。

但現實的殘酷之處恰恰在于,生活不是劇本,不會永遠朝著想要的方向發展。隨著L2級自動駕駛的日益成熟,人們發現,期望和想象中的L3、L4并沒有如約而至。相反,以高速、城市NOA為代表的L2+、L2++,開始成為智能汽車規模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表征。
尤其是隨著汽車行業內卷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價格戰的愈演愈烈,汽車行業對于降本增效的需求急劇高漲,對于智駕芯片的選擇也更加趨向于理性和務實。
一個顯而易見的信號是,芯片算力的無限膨脹和硬件預埋已經不再是一個普遍的趨勢。畢竟,智駕芯片廠商也是要吃飯的,對于整車企業來說,誰能夠在滿足智駕“標配”的基礎上,還能夠有一個較為“劃算”的價格。誰就是最佳的選擇。
對此,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場營銷官楊宇欣其實早有預判,他認為,“未來5年智能駕駛的技術發展依然是一個從L2到L3的過程,這就為芯片所需的算力水平設立了基本的上限。”

黑芝麻智能創始人兼CEO單記章也曾表示,“高性能車規級芯片是加速實現自動駕駛的重要基礎,但成本也至關重要,汽車行業對芯片的需求不斷提高,車用芯片的成本也水漲船高。今后,高性價比芯片將成為市場主流。”
更為關鍵的是,性價比所帶來的自動駕駛普及率的提高,又能夠將相關技術下探到更廣泛的人群,讓更多人享受到智能駕駛、智慧出行帶來的便利和活力。比如NOA技術,隨著技術成本的降低,NOA已經成為終端車型行業主流標配,逐步從高端車型向低端車型下探,高速NOA向城區NOA不斷深化發展。甚至有機構預測,NOA技術還將會下探到10萬價位區間車型標配。這正是黑芝麻智能成立的初衷和當前瞄準的目標。
| “三重優勢”
總的來看,C1200家族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極致的性價比、極致的集成度,以及最容易被忽略的持續的迭代進化能力。
不同于多數芯片的“all in all”的設計思路,從設計之初,C1200家族就是主打全面的計算類型的集成,同時面向多域融合跨越計算,以及單芯片覆蓋高階智能駕駛場景。通俗理解就是,它既可以支持自動泊車系統、L2+行車系統和BEV,還支持整車計算,以及智能大燈、CMS系統、信息娛樂系統等功能。


這種集成化的設計思路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相較于過去分開計算的模式,它的價格一定是更低的,這是產品制造邏輯決定的;另一方面,基于7nm的先進制程工藝,黑芝麻智能又能夠做到算力上的不失真。
以行業首顆單芯片支持NOA的芯片平臺C1236為例,相比于國內現有的通過至少3顆芯片的低效方案,黑芝麻智能在滿足條件的基礎上做到了最簡。
有行業人士認為,隨著電動化、智能化汽車的持續發展,以及愈來越集中化、簡潔化的電子電氣架構的演進,行業內越來越期待一款智駕芯片,能夠整合座艙、智駕、車聯網等不同算力類型,通過統一平臺來有效覆蓋多場景應用、硬件兼容、軟件和算法的持續迭代。
黑芝麻智能武當系列C1200家族的出現無疑填補了這一空白。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黑芝麻智能已經與包括一汽集團、東風集團、江汽集團、合創、億咖通科技、百度在內的等49多家汽車OEM及一級供貨商實現合作。同時,黑芝麻智能還獲得了來自16家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OEM)及一級供應商的23款車型意向訂單。
車展中,黑芝麻智能還發布了多個基于C1200系列芯片的廣泛生態合作,比如一汽紅旗將打造高性價比的單芯片智能車控平臺方案,產品將覆蓋智能駕駛、整車數據交換及控制功能;并將與均聯智及共同打造基于黑芝麻智能武當系列C1200系列智能汽車跨域計算芯片平臺的艙駕一體完整軟件解決方案。
這些持續擴大的生態合作伙伴和商業化進程的領先,又能夠在市場反饋、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反過來助力黑芝麻智能C1200家族及其他系列產品的持續進化、迭代。
| 智能化下半場,黑芝麻智能值得期待
2016年成立的黑芝麻智能,已經不再是汽車行業和智能駕駛行業的“新人”,但卻時常帶給我們新的驚喜。
去年,基于獲得更大的規模化和商業化落地的愿景,黑芝麻智能公布了其“三步走”的戰略決策。簡單理解,其實就是三個能力和技術緯度的跨越和提升。
其中,一是增加芯片產品的落地速度,形成完整的技術閉環;二是實現產品線從單域到多域的跨越,覆蓋到車內更多的計算場景;三是根據不同價位的車型分化出不同的產品線,為客戶提供基于黑芝麻智能芯片的多種軟硬件解決方案和服務。

智能跨域計算芯片C1200家族的公布和推出,意味著黑芝麻智能在前兩個階段的技術邏輯基本走通,通過產品、技術上的持續創新,黑芝麻智能不斷為市場和消費者帶來別樣驚喜。
據透露,接下來,黑芝麻智能華山系列全新A2000家族也將于今年正式問世,華山二號A1000高階智駕量產持續加速。基于黑芝麻智能兩大產品矩陣,即華山系列及武當系列的持續完善。過去一段時間,黑芝麻智能無論在市場端還是資本端都收獲頗豐。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黑芝麻智能的全年收入達到3.12億元,相比于2022年增長了近50%。其中,自動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占據總收入的88.5%。今年3月,黑芝麻智能再一次在港交所更新上市招股書,如順利實現上市,黑芝麻智能將會成為“本土自動駕駛芯片第一股”。
可以看到,隨著智能化競爭逐漸步入下半場甚至進入“決賽圈”,黑芝麻智能的優勢反而更加得到凸顯。當“性價比”和“規模化”兩把利劍被打磨得愈加鋒利,黑芝麻智能的下一步發展無疑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