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的初秋,天空澄澈,街頭的戶外展區人頭攢動。IAAMobility2025再次成為全球汽車與出行產業的聚焦點。與往屆相比,今年的展會顯得格外熱鬧:參展規模穩中有升,中國車企與科技企業的身影隨處可見,歐洲傳統巨頭則帶來多款戰略車型與前瞻技術,試圖向外界展示他們并未失去掌控未來的雄心。電氣化、智能化與可持續性依然是主旋律,但在今年的展館內,競爭與合作、守成與突圍的氣氛比往年更為濃烈。
IAAMobility的魅力從來不僅在于琳瑯滿目的車型,更在于它所折射出的產業態勢。今年的展會既是一次全景式的產業秀場,也是一次充滿火藥味的攻防戰。整車廠商的比拼,供應鏈巨頭的突破,以及新興科技力量的崛起,一幅汽車行業加速轉型的圖景呼之欲出。
新科技的前沿沖擊
如果說整車廠是舞臺上的演員,Tier1是幕后導演,那么新科技企業就是悄然闖入的編劇,他們往往決定劇情將如何翻轉。IAA2025的第三個層面,不再只是車輪與底盤的延伸,而是計算、光子、能源與飛行的跨界匯聚。從芯片到激光雷達,從電池到光學,再到空中的全新交通方式,這些看似供應商的公司帶來的更多是未來出行的基本邏輯。正是他們的存在,讓這場展會不僅是一場汽車博覽,更是一場關于“出行邊界”的頭腦風暴。
底盤與電池雙線共振(寧德時代)
寧德時代以“Tomorrow Empowered”為主題登陸慕尼黑,帶來了兩大重磅展示:磐石底盤的歐洲首秀與新一代電池技術的全球首發。磐石底盤通過“上下車體解耦”理念,將三電系統、懸架與轉向等高度集成,形成智能移動底座,規劃大、中、小三個平臺,覆蓋從緊湊車到大型車的全場景需求,并支持合作伙伴在統一平臺上靈活開發差異化車型。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首次在海外發布NP3.0電池安全技術和第二代神行Pro超充電池。NP3.0實現“高壓不斷電、無明火無煙”的極限安全,直接把安全門檻提升到行業新高度;神行Pro則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快充體驗,展示磷酸鐵鋰電池兼顧性能與成本的潛力。

寧德時代強調,歐洲市場正處在電動化加速的關鍵節點,而通過“1+1+1”本地化合作模式與先進產品組合,他們希望不僅參與規則,更要推動規則的重塑,讓中國技術成為歐洲電動車的“心臟”。
征程6與HSD的全球化落地(地平線)
地平線在慕尼黑集中展示了征程6系列計算方案與HSD城區輔助駕駛系統,全面展現其從芯片到算法的全棧能力。征程6覆蓋10–560TOPS算力區間,是國內唯一滿足從ADAS到全場景NOA需求的車規級方案,其中征程6P被稱為“智駕六代機”,專為端到端與大模型落地設計。

HSD城區輔助駕駛展示區
在展臺上,星途ET5作為首款搭載征程6P與HSD系統的車型亮相,計劃于2025年11月量產上市,成為系統能力的實際驗證。HSD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構,并融入強化學習,讓車輛在城區復雜場景中具備更強的泛化能力。與此同時,蔚來歐洲版Firefly也在現場展出,標配征程計算方案,凸顯中國智能駕駛技術走向海外的步伐。

地平線攜手合作伙伴加速智駕落地
地平線宣布歐洲總部落地慕尼黑,并展示其在全球市場的合作成果:已與超40家車企達成合作,累計量產超1000萬套,海外驗證里程突破150萬公里。通過與博世、智駕大陸等伙伴的深度聯合,地平線正推動輔助駕駛技術在歐盟及全球市場的加速普及。
高階感知的國產方案(黑芝麻智能)
黑芝麻智能展出華山二代芯片,單顆算力可達二百八十TOPS,重點支持高階感知和多傳感器融合。展臺演示車搭載四顆激光雷達與八顆攝像頭,實時構建三維環境模型,觀眾通過大屏能看到道路、行人和信號燈的細致還原。

公司解說員強調,黑芝麻的策略是與車企聯合定義功能,而不是單純提供硬件。此次展示還包括與歐洲Tier1合作的驗證樣車,顯示其芯片已經進入本地測試環節。黑芝麻希望以此證明國產高性能芯片不僅能服務中國市場,也能在歐洲法規和標準下穩定運行。
芯片自研定義新標桿(禾賽科技)
禾賽科技在慕尼黑帶來最新一代高性能激光雷達產品組合,核心是車規級800線超遠距雷達ETX。憑借“全球線數最高+測距最遠”的性能,ETX成為展會焦點,能夠在400米@10%反射率下實現穩定探測,并保持僅32毫米的緊湊高度和11W的低功耗,展示出性能與集成度的兼顧。

ETX基于禾賽自研的第四代數字單光子平臺,融合光矢量芯片、光子隔離與波形解碼三大核心技術,在雨霧與強反射場景下依然能高精度還原環境點云,誤報率降低95%,堪稱L3/L4級自動駕駛的“感知王者”。與此同時,禾賽還推出純固態補盲雷達FTX,以超廣視野消除近距盲區,并繼續鞏固ATX在L2級市場的標配地位。通過“自研+并購”構建的全棧專利體系,

禾賽已擁有超過1900項全球專利,形成堅實技術護城河。當前ETX已獲得多家國際車企定點,預計2026年量產交付,標志著中國企業在高端激光雷達領域從追趕到領跑的轉變。
模塊化感知平臺(速騰聚創)

與此同時,EM4搭載SPAD-SoC與VCSEL芯片,性能穩定且已啟動批量交付,證明其具備真正的量產能力。與NVIDIA平臺的深度融合也顯示出行業的趨勢:強大AI計算與高性能傳感器的結合,將成為L3/L4級自動駕駛突破的關鍵。速騰聚創強調,數字化激光雷達不再是實驗室產品,而是已經進入主流車型與出行平臺的現實選擇。
從中國走向全球(輕舟智航)
輕舟智航在慕尼黑宣布正式啟動全球化戰略,并與高通達成合作,計劃2026年在歐洲、北美、日本與韓國實現量產交付。展臺展示了其NOA智能輔助駕駛和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觀眾可以直觀看到其在城區與高速場景下的全棧能力。憑借在中國完成的大規模量產驗證,輕舟智航的方案已搭載近百萬臺車輛,主動安全測試里程突破60億公里,AEB誤觸發率低于行業平均數倍。

此次與高通合作,意味著輕舟智航成為業內少數同時適配英偉達、地平線與高通三大芯片平臺的公司,展示出技術架構的高度通用性與算法效率優勢。公司還宣布將在德國設立歐洲總部,開展研發、認證與本地化運營,以“安全惟先、行穩致遠”為理念,推動符合歐盟最高標準的智能駕駛方案落地。通過IAA舞臺,輕舟智航不僅傳遞出“走出去”的雄心,也釋放了作為全球可信賴合作伙伴的長期信號。
固態電池的量產試探(QuantumScape)
QuantumScape帶來了固態電池樣件,重點展示其單層陶瓷隔膜技術。展臺演示對比了傳統液態鋰電與固態電池在安全性上的差異:前者在穿刺下迅速冒煙,而后者保持穩定,贏得觀眾的掌聲。公司強調,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有望突破四百瓦時每千克,充電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雖然仍處于樣品階段,但QuantumScape已經與多家歐洲車企建立聯合開發關系。高層在現場表示,IAA的展示不是單純的實驗室演示,而是邁向產業化的第一步。通過這種方式,QuantumScape希望向外界證明固態技術正逐漸走出實驗室,未來有望成為新能源車的主流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的量產探索(廣汽GOVY)
廣汽集團旗下的低空出行科技品牌高域(GOVY)在展會上帶來AirCab,這是其首款面向量產的多旋翼飛行汽車。整機采用輕量化復合材料結構,相比傳統樣機減重約三成,動力系統由高效電池組驅動,可在城市低空完成三十至五十公里的短途接駁。展臺演示環節通過模擬飛行艙展示自動航線駕駛,觀眾能夠體驗如何在空管系統支持下完成路徑規劃與避障。

車內配置包括5G通信、自動航線切換與遠程監控,使其具備與智慧城市交通體系融合的潛力。廣汽方面強調,AirCab不僅是概念,而是針對文旅觀光、城市接駁與特殊出行需求的現實產品嘗試。通過在IAA的首秀,高域希望向歐洲市場展示中國車企在“陸空一體化”移動出行上的最新探索,表明未來廣汽的全球戰略已不局限于地面交通。
結尾
IAAMobility2025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全球汽車產業的競爭已從技術理念之爭,進入到產品、價格、服務、生態的全面對抗。德國車企依然在豪華與技術上保持優勢,但中國品牌的崛起讓市場格局加速重組。供應鏈巨頭與新科技公司則不斷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突破。慕尼黑展館與市中心的開放展區,就像是未來出行方式的縮影:傳統與新興、合作與競爭、理想與現實交織在一起。最終,決定行業走向的,既是創新的速度,也是落地的廣度。2025年的慕尼黑,正在見證這一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