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利控股集團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銷量數據,其最引人注目之處,莫過于其單季度銷量上。今年第三季度,吉利控股集團季度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達到1,020,913輛,同比增長2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板塊,不僅收獲588,110輛銷量,同比大幅增長59%,其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至58%。

這一個里程碑式的數字,無疑是中國頭部汽車集團在激烈變革時代下的一份階段性成績單。在電動化已從趨勢成為現實,多品牌協同效應正在釋放,而全球化出海則構成了全新的增長極。
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集團前三季度總銷量達到了2,953,452輛,并實現29%的同比增長,有力印證了其體系能力的穩健。而更關鍵的核心指標,則藏于其新能源板塊,在前三季度,吉利控股集團新能源車銷量達1,590,866輛,同比激增68%,新能源滲透率高達54%。

對吉利而言,這一數據絕對是意義非凡,它意味著在吉利體系內,新能源車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傳統燃油車,完成了內部動力結構的歷史性轉變。這并非孤例,而是整個行業電動化浪潮的縮影,吉利的速度顯然跑在了大盤的前面。
吉利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完全在預期之中,其背后是長期構筑的體系化實力。首先,是精準且高效的多品牌戰略協同。我們能看到,吉利品牌作為基盤,中國星系列在燃油車市場逆勢維穩,證明了其在傳統領域的品牌溢價和技術積淀。
而真正的增量爆發點,則來自于清晰的新能源品牌布局。吉利銀河系列前三季度87.5萬輛、同比增長206%的驚人成績,無疑是最大的亮點。它精準地切入主流家用市場,以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和價格,快速攫取了市場份額,比如吉利銀河M9,上市24小時訂單突破2.3萬輛,便是其產品力與市場號召力的最佳證明。

與此同時,定位高端的極氪和領克,則展現了在高端電動和混動市場的爆發力,不管是上市13分鐘破萬的極氪9X,還是上市56分鐘破萬的領克10 EM-P,都展現出驚人的銷售速度。這種從大眾到高端的品牌矩陣,形成了強大的“組合拳”,幾乎覆蓋了所有主流價格區間和消費人群,讓吉利在任何一個細分市場都能保持強勁的競爭力。
其次,是技術研發的長期投入進入了收獲期。無論是吉利銀河背后的浩瀚架構,還是極氪所展現的性能與智能科技,亦或是領克的EM-P超級混動技術,都非一日之功。這些技術平臺為旗下各品牌提供了快速推出有競爭力產品的基石,實現了研發投入的規模效應和最大化價值。此外,在混動、純電乃至如遠程商用車探索的醇氫動力等多條技術路線上并行,也使其能夠靈活應對不同市場、不同用戶的需求,降低了技術路線單一可能帶來的風險。
除了在國內市場的全面開花,吉利此次數據的另一大看點是海外出口的質變。前三季度近30萬輛的出口量已構成規模,而9月份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高達36%的結構性變化,更值得深思。這標志著中國汽車的出海,已經從過去以燃油車為主、主打性價比的模式,逐步轉變為以新能源車為引領、輸出先進技術和品牌價值的新階段。吉利正在將其在國內驗證成功的電動化、智能化產品推向全球,這不僅打開了新的銷量增長空間,更是在重塑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和中國汽車品牌的國際形象。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沃爾沃、極星乃至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等板塊的貢獻。沃爾沃44%的新能源滲透率,展示了傳統豪華品牌轉型的堅定步伐;遠程商用車近50%的增長和“醇氫電動船”的下水,則預示著在“雙碳”目標下,商用車領域的新能源化浪潮同樣潛力巨大,吉利已在此領域占據了有利身位。
從行業視角回望,吉利的三季度報更像是一個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微觀樣本。它告訴我們,單純依靠一款爆款車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的競爭是體系化的競爭,是品牌矩陣、技術底蘊、供應鏈管理和全球視野的綜合較量。吉利憑借其前瞻性的布局和堅定的轉型決心,在2025年這個關鍵節點上,展現出了一家頭部車企應有的抗風險能力和增長韌性。然而,前路依然挑戰重重。國內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消費者對智能駕駛、座艙體驗的要求日益嚴苛,海外市場則面臨著貿易政策、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
汽車網評:對于吉利而言,如何在高速增長中保持各品牌間的協同與區隔,如何持續引領技術創新而非跟隨,以及如何更深層次地融入全球市場,將是其接下來需要持續解答的課題。但無論如何,這份成績單已經足夠有分量,它不僅僅屬于吉利,也屬于所有在轉型道路上奮力前行的中國汽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