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主義者只能獲得暫時性的回報,長期主義者才能贏得持續性的勝利。
長期主義的精髓不是慢,而是穩,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選擇“難而對”的路徑,而不是“快而易”的手段。正如心學大師王陽明所言“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這份堅守長期主義的“志”,正是上汽一切成功的起點。
因為堅守長期主義,上汽集團二十一次登上《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
因為堅守長期主義,上汽集團影響力覆蓋全球,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開上了中國車。

深化上汽改革,志在必成:轉型升級長期不變、生態融合長期不變、出海策略長期不變。這樣的堅持讓上汽集團既贏得了當下,又把握住了未來:自主品牌強勢崛起、新能源領域持續突破、海外市場穩步向前........
從蓄力到跟隨再到輸出,上汽集團在全產業價值鏈上不斷向上攀登,成為中國智造的一張靚麗名片。
轉型的長期主義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于上汽改革而言,“知”是對改革方向、路徑、規律的深刻把握;“行”則是將藍圖化為現實的勇毅實踐。改革非坐而論道,必然觸及利益格局調整,面臨諸多難啃的“硬骨頭”,尤需“知行合一”的擔當與智慧。
自去年下半年起,上汽啟動全面深化改革。先后對自主品牌乘用車、商用車實施了一系列的組織架構調整,分別成立了大乘用車板塊和上汽商用車,全鏈條打通包括產品定義、開發生產和銷售環節。上汽集團的調整動作之快、調整力度之大都超出很多人的預期。

今年以來,上汽月銷量已經實現同比“九連漲”,9月單月銷售44萬輛,同步增長40.4%,環比增長21%,也一舉超過比亞迪近5萬臺,位列行業第一。1-9月終端累計零售337.8萬輛,持續領跑行業。
厚積薄發,是長期主義的鮮明特征,上汽自主品牌趁勢崛起,成為中堅力量。
1-9月,上汽自主品牌累計銷量達204.4萬輛,同比增長29.2%,占公司銷量比重達64%,較去年同期提升4.3個百分點。
在蟄伏期對技術的投入,讓上汽集團的轉型快速取得成效。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上汽已經迎來開花結果的收獲期。
今年前9個月,上汽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08.3萬輛,同比增長44.8%。遠超整體增長的表現,意味著新能源已經成為上汽銷量的核心增長點。
重要的是,技術上源源不斷地突破,在賦能到新產品上之后帶來積極的銷量反饋。比如,主打“固態電池”技術的全新MG4,上市24天交付破萬;智己LS6以恒星超級增程制勝,助力智己汽車9月銷量過萬;榮威M7 DMH搭載6.0超級混動系統,同樣以越級表現引爆市場。
順勢而為,是長期主義靈動智慧的表現。邁入合資2.0時代,合資品牌間比拼的是“本土化”能力。
上汽集團旗下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兩大合資品牌勤修內功、苦練外功,將自身造車優勢與中國生態融合,快速在市場中開創新的局面。
其中,新近上市的,在預售沒有發布價格和配置的情況下,就已經收獲了2萬輛盲訂訂單,成為合資新能源轉型的一抹亮色。

至于奧迪E5 Sportback,上市30分鐘定單便突破10153臺。新車憑借顛覆性的設計、性能與智能化配置,為傳統豪華品牌電動化轉型樹立了標桿。
在認清轉型之“道”后,以果斷的“行”付諸實踐。無論是自主品牌的強勢,還是新能源的突破,亦或合資品牌的回暖,都是上汽堅持長期主義的“一盤棋”。
生態的長期主義
“良知者,心之本體。”改革的深層目標,便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
眼下,中國經濟正處于從追求“規模效應”到“質量效應”,從注重“短期績效”到“長期獲益”,從“野蠻生長”到“有序成長”的內在轉型期。
從混亂到有序的背后,上汽集團展現出一個新的競爭邏輯:在智能化時代,單打獨斗不能贏家通吃,生態共生反而能分到更大的蛋糕。
這是一個比拼“朋友圈”的時代。
在智能駕駛路線懸而未決的情況下,上汽沒有選擇固化一條技術路線,而是秉承著開放多元的技術路線,與中國智能駕駛領域的四大技術領導者Momenta、大疆、華為以及地平線均建立了深度合作。
如此一來,無論未來智能駕駛技術如何變革,都跳不出上汽畫下的這個生態圈。

目前,上汽與華為聯合打造的尚界H5,已經展現出爆款的潛質,上市一小時大定達到10000臺的成績,成為合作共贏的真實注腳。而與華為乾崑智駕加持下的奧迪A5L Sportback,重新定義了新時代豪華燃油車的價值標準。
一面是擁有成熟制造體系與供應鏈能力的老牌巨頭,一面是可以提供先進智能座艙與高階智駕的科技企業,二者強強聯合展現出新時代汽車行業合作的典范。
這是一個比拼先進技術布局能力的時代。
中國汽車彎道超車沒有秘密,其實就是三電、智能化等領先技術不斷上車,構建起難以超越的競爭壁壘。
想要在技術突圍戰中掌握主動權,就要擁有對技術的前瞻性洞察以及布局。
面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新賽道,上汽創新地提出了支持打造科技生命體的“技術底座”。其優勢在于,各品牌可基于技術底座開發各自個性化技術,從而可快速敏捷地塑造差異化的整車產品。
因此,在上汽近期上市的幾款新車上,可以看到核心技術呈井噴態勢。固態電池、DMH超級混動、520線超級激光雷達等領先技術接連應用上車,建立起明顯的競爭優勢。
隨著上汽集團技術底座全面進入2.0時代,整車科技生命體將擁有更健壯的“身”、更強勁的“心”和更智慧的“腦”。而上汽,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也將更加從容不迫。
出海的長期主義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企業也是如此。
經歷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長后,汽車在全國市場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存量市場下,如何快速打開局面?
改革是為了解放生產力,激活新的增長曲線,出海,就成了必然的選擇。而出海,更需要“事上磨”的硬功夫。上汽深入調研,精準識變,科學研判,制定出符合企業實際、遵循市場規律的出海路徑。

作為中國汽車出海的領頭羊,上汽在海外市場有著傲人的成績:連續8年汽車出口第一、連續3年海外銷量超100萬輛,歐洲發達國家銷量占比25%!
即便受到反補貼稅的不利因素影響,上汽在海外市場的銷量依舊亮眼。
1-9月,上汽海外市場累計銷量76.5萬輛,同比增長3.5%。其中,上汽MG在歐洲市場的銷量超過22萬輛,是歐洲市場銷量最好的中國品牌。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上汽出海的內在邏輯也與其他品牌有著本質區別。
上汽的出海是體系的出海。上汽看重的不只是把產品賣出去,更講究的是品牌、文化以及技術的全方位輸出,更在意品牌力提升的多維收獲。
從海外戰略2.0開始,上汽的本地化運營就拉開序幕了。上汽在海外構建了包括研發、營銷、物流、零部件、智造等在內的全價值鏈體系,實現了從產品設計到售后服務的全流程本土化運營。
基于走進去的出海形式,上汽可以立足當地用戶需求,開發更貼合當地用戶的產品,從而構建更強的品牌認知。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競爭加劇,上汽也隨之正式開啟戰略升級。上半年,上汽集團正式發布海外戰略3.0——“Glocal戰略”,即“全球+本土”的組合戰略。
在新的戰略下,上汽將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從“產品輸出”轉向“標準輸出”,世界不是平的,出海并非坦途,時代從不辜負遠見者,也從不吝回報長期主義者。
結語
以“初心不改”定方向,以“知行合一”實行動,以“事上磨煉”鑄價值。
高舉長期主義的產業旗幟,上汽集團快速度過轉型調整期,自主品牌、合資品牌、新能源齊頭并進。守護長期主義的思維本質,上汽集團構建涵蓋多領域的生態體系,維護行業的良性生態。錨定長期主義的核心價值,上汽集團在出海一途無懼風雨,始終航行在正確的航道上。
在理想與現實、長期與短期、未來與當下之間,上汽集團找到一個有效的平衡點,在當下的奮斗和高遠的理想之間建立起一個相互作用的反饋正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