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25年車市淘汰賽進入深水區,作為年度收官的廣州車展,正成為合資車企扭轉戰局的關鍵戰場。以新科技?新生活為核心主題,這場盛宴不僅是新車的競技場,更是合資品牌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中破局的試金石——畢竟,面對自主品牌在智駕、混動領域的凌厲攻勢,合資車企的每一步動作都關乎未來市場份額的生死存亡。
此前,電車通團隊通過產品規劃梳理發現,自主品牌已提前鎖定大體量SUV紅海與個性化藍海兩大賽道,比亞迪、吉利銀河、零跑等品牌推新速度遠超行業平均水平。而合資車企雖未完全公布參展陣容,但從其近期技術布局與市場動作來看,一場以智駕補短板、以混動固基本盤的反擊戰已箭在弦上。
聚焦智駕平替與混動升級
縱觀廣州車展合資陣營,精準補位成為核心邏輯——既針對自主品牌強勢的智駕普惠化賽道發力,也依托自身成熟的混動技術鞏固家用車市場。從目前可追溯的產品規劃與行業動態來看,以下幾大合資品牌的參展車型最值得關注。
作為廣汽系核心合資品牌,廣汽豐田此次參展陣容直指智駕平替賽道,堪稱合資陣營的激進派。根據其產品節奏,大概率將帶來兩款重磅車型:全新鋒蘭達智能版與凌尚混動智駕版。
其中,全新鋒蘭達智能版是最大看點——該車首次將激光雷達+高階智駕組合下探至15萬元以內區間,硬件上配備1顆激光雷達、4顆Orin芯片及12顆超聲波雷達,軟件端支持高速NOA、自動泊車、擁堵路段跟車等完整輔助駕駛功能,直接對標小鵬MONAM03、零跑B01等自主車型。要知道,兩年前激光雷達+高階智駕還集中在30萬元以上車型,如今廣汽豐田的動作,標志著合資品牌正式打破自主品牌在低價高階智駕領域的壟斷。
此外,廣汽豐田還可能展出賽那插混升級版:針對家庭用戶優化第三排腿部空間(增加50mm),并加入后排15.6英寸娛樂屏與外放電功能,同時搭載升級后的THS混動系統,百公里油耗降至4.2L,進一步強化家用MPV標桿的定位。
與廣汽豐田形成互補,廣汽本田的參展重心放在商務MPV升級與純電智駕補位。根據其年度產品規劃,奧德賽插混智駕版與型格純電智駕版有望同步亮相。
奧德賽插混智駕版是核心亮點:作為合資商務MPV的常青樹,新車首次搭載本田HondaSENSING4.0系統,新增高速NOA與自動避讓大型車輛功能,解決了傳統MPV車身大、操控難的痛點;動力上升級為插混系統,純電續航提升至120km,滿足日常通勤純電出行,長途則無續航焦慮,精準命中中小企業主與商務用戶需求。此外,新車還優化了第二排座椅(加入通風/按摩/腿托三重功能),進一步鞏固其在中高端MPV市場的競爭力。
型格純電智駕版則瞄準年輕群體:作為廣汽本田首款15萬級純電轎車,新車搭載1顆激光雷達與華為MDC1.0智駕芯片,支持城市道路基礎輔助駕駛;續航方面達到600km(CLTC工況),充電10分鐘可補能300km,同時保留型格系列的運動化底盤調校,試圖在年輕純電市場撕開缺口。
依托廣州的區域市場優勢,東風日產此次參展陣容聚焦家用車混動智駕升級,軒逸e-POWER智駕版與ARIYA改款純電SUV將是主力車型。
軒逸e-POWER智駕版堪稱家用轎車剛需之選:作為常年占據緊湊級轎車銷量榜前列的車型,新車首次將高速NOA功能下探至12萬元區間,搭載日產ProPILOT3.0系統,支持自動跟車、車道居中與緊急制動;動力上保留e-POWER混動技術,無需充電且百公里油耗低至3.9L,完美契合家庭用戶省油、好開、智能的核心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新車還優化了車內空間,后排腿部空間增加30mm,進一步提升實用性。
ARIYA改款純電SUV則針對續航焦慮痛點升級:CLTC續航提升至700km,同時加入電池預加熱功能,解決冬季續航衰減問題;智駕方面新增自動尋找充電樁功能,可通過車機系統直接導航至空閑充電樁并完成自動泊車,補能便利性大幅提升。
南北大眾此次參展節奏相對穩健,主要圍繞現有純電車型進行智駕升級。上汽大眾計劃展出ID.6X智駕版,一汽-大眾則帶來ID.4CROZZ高階智駕版。
兩款車型均搭載大眾ID.OS2.0系統,新增高速NOA與自動泊車功能,硬件上配備1顆激光雷達與5顆毫米波雷達,智駕水平追平自主品牌15萬級純電SUV;同時優化了電池管理系統,ID.6X智駕版CLTC續航提升至650km,ID.4CROZZ高階智駕版則達到600km,試圖在大體量純電SUV紅海市場(文檔提及該市場為自主品牌必爭之地)中找回競爭力。
合資車企的破局邏輯與挑戰
作為年度收官的行業盛宴,2025廣州車展以新科技?新生活為核心主題,成為車市淘汰賽深化階段的關鍵檢驗場——一邊是自主品牌已鎖定的兩大戰場,一邊是合資車企加速調整的應對策略,市場格局與消費選擇邏輯正隨之重塑。
從當前可追溯的產品規劃來看,自主品牌在大體量SUV紅海與個性化藍海中動作頻頻:零跑、奇瑞等新玩家集體殺入家用SUV市場,讓競爭邏輯從奶爸車專屬轉向純電、混動雙線并行的多維廝殺,零跑Lafa5、騰勢跑車等個性化車型則以高性能行政豪華等標簽開辟新增長曲線;而合資車企雖未完全公布參展陣容,卻已明確以智駕補短板、以混動固基本盤的突圍路徑,試圖借助品控口碑與成熟技術,爭奪信任合資且需智能功能的用戶群體,比如廣汽豐田將激光雷達+高階智駕組合下探至15萬元以內,廣汽本田升級奧德賽的混動系統與智駕功能,東風日產則把高速NOA帶入12萬級家用轎車市場,以此彌補此前新能源產品迭代速度慢于自主的差距。
不過,合資車企的突圍之路仍面臨多重市場挑戰,這些挑戰也間接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車決策。在智駕領域,盡管15萬元以內高階智駕車型已從稀缺品變為常規選項,且自主品牌已將包含高速NOA的輔助駕駛系統下探至10萬元以內,但合資品牌的高階智駕多依賴外部合作,在芯片、算法的自主可控性上不及自主,這意味著其智駕功能迭代速度與定制化能力會受限,比如城市NOA落地可能滯后6-12個月;同時,行業仍面臨技術超前、政策滯后的瓶頸,華為、小鵬雖完成L3級智駕系統技術驗證,但國內僅深圳、上海等少數城市出臺L3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辦法,全國性法規尚未放開,合資品牌全球產品規劃與國內政策的不同步,可能導致技術有了卻無法落地。
此外,補能生態的差距也較為明顯,自主品牌已構建超充站+換電站+家用樁的完整體系,而合資品牌多依賴第三方充電樁,用戶在導航、充電、支付的全流程體驗上會打折扣,這些市場現狀都讓消費選擇不再是品牌偏好的單一考量,而是需要綜合技術實用性、政策適配性與補能便利性。
消費者購車聚焦實用功能
基于這樣的市場態勢,消費者購車更需理性聚焦自身核心需求,而非盲目追逐黑科技標簽。若以家庭使用為核心,優先選擇合資品牌的混動車型更為穩妥,這類車型依托成熟的混動技術(如豐田THS、日產e-POWER),百公里油耗普遍低于5L,兼顧經濟性與無續航焦慮的優勢,同時關注空間實用性——比如第三排可正常使用的MPV或軸距2650mm以上的SUV,智駕功能則以高速NOA為關鍵指標,足以減輕長途駕駛疲勞,無需強求尚未普及的城市NOA。
若偏好純電車型且追求科技體驗,需仔細核對智駕硬件配置,確保搭載至少1顆激光雷達與高算力芯片,同時確認智駕功能的OTA升級周期,避免后期技術過時;續航方面,CLTC工況下需高于550km,北方用戶優先選擇帶電池預加熱功能的車型,緩解冬季續航衰減問題。
預算有限的消費者則要警惕入門智駕版的減配陷阱,部分車型雖宣傳支持智駕,實則僅具備基礎ACC+LCC功能,需仔細核對配置表,優先保留倒車影像、自動駐車、后排出風口等實用配置,同時選擇4S店覆蓋廣的品牌,保障后續保養與維修的便利性,在合資與自主的差異化競爭中,找到適配自身需求的平衡點。
2025廣州車展,注定是合資車企在淘汰賽中的關鍵一戰——它們以智駕下探打破自主品牌壟斷,以混動升級鞏固家用市場,試圖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中站穩腳跟。對于消費者而言,這無疑是選擇紅利期:既可以買到合資品控+自主智駕的車型,也能在混動市場獲得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電車通團隊將在車展現場帶來第一手報道,解碼合資新車的實際表現。無論最終誰能領跑,這場新科技?新生活的盛宴,都將推動中國車市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邁進——而消費者,只需擦亮眼睛,按需選擇,就能在這場變革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座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