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將于2026年1月結束”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9月11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自2026年1月1日起將恢復對新能源汽車征收購置稅。”

具體來看,其中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每輛新能源乘用車免稅額不超過3萬元;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
這意味著2026年至2027年期間單位及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將恢復征收車輛購置稅,但可享受減半征稅優惠。目前車購稅基準稅率為10%,據此計算新能源汽車實際征收稅率為5%。需要注意的是,車輛購置日期以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海關關稅專用繳款書等有效憑證的開具日期為準。
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明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將被征收5%購置稅的可能性很大。因為相關主管部門早在2023年就曾發布過政策,明確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
在崔東樹看來,新能源車購置稅征收政策的調整不僅是政府主管部門逐步規范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重要舉措,也預示著我國完成了將新能源汽車逐步發展成強大產業的階段性任務。“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的結束,是政策端進行正常車輛管理的必然趨勢。”崔東樹認為。
時間回到2023年6月,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其中明確2024年和2025年新能源汽車繼續享受全額免征車購稅優惠,而2026年至2027年則將實行減半征收政策。

實際上,中國自2014年起對新能源汽車實施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此后該政策經歷兩次延期。這一政策的初衷,是通過降低消費者購車成本,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推動市場普及。
如今,隨著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臨近結束,市場端已顯現明顯反應——近期新能源新車扎堆上市。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9月就有超25款新能源車型集中推出,價格覆蓋10萬元至50萬元多個區間。
而9月11日前后便有多款新車上市。例如,9月9日方程豹鈦7、9月10日新一代智己LS6、9月11日銀河E8長續航版、9月12日仰望U8L鼎世版等,近期還有銀河M9、享界S9T、奧迪E5 Sportback、全新蔚來ES8等。顯然,在政策退坡和“金九銀十”銷售旺季雙重驅動下車企都希望實現“上市即上量”。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購置稅政策調整直接影響購車成本。以一輛售價3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為例,2026年前購買可免征3萬元購置稅,而2026年起則需繳納1.5萬元購置稅。對于預算有限的消費者來說,這一成本增加可能會影響購車決策。因此,許多消費者希望趕在政策調整前購車,以節省開支。
當然,車企也敏銳捕捉到消費者這一心理,通過推出新車來吸引消費者。一方面,新車型往往具備更先進的技術和性能,能滿足消費者對新產品的追求;另一方面,在政策窗口期內推出新車,配合促銷活動能進一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據了解,目前部分品牌為“搶灘”旺季已全面啟動促銷活動。如推出定金膨脹、終身質保、置換無憂、贈送充電樁等權益,努力將市場熱度轉化為實際訂單。

在業內看來“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新車扎堆上市具有特殊意義。既是車企對當前市場形勢的即時應對,更是為未來市場競爭的提前布局。”
隨著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等政策紅利逐漸消退,單純依靠政策驅動的市場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企業需轉向依靠產品本身的競爭力贏得消費者。而近期集中上市的新車型,恰好承載了車企最新的技術成果與研發方向——無論是智能化配置的升級、電池技術的突破,還是車身設計的創新,都是車企實力的直觀體現。通過這些新品,車企不僅能在當下的市場競爭中吸引關注,更能為政策退坡后的市場轉型積累優勢,力求在行業新階段占據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