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克薩斯,這回在東京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威震天。
因為設計語言太狂暴了。
這很有趣。
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雷克薩斯決定不再“優雅”,而是選擇用一張極具攻擊性的前臉“掀桌”,那么游戲規則就真的變了。
所以東京車展的展臺就會變成今天這樣——三臺LS概念車橫空出世,其中一臺六輪豪華面包車直接讓全場炸鍋,其金屬感棱角分明的前臉,類似于超級反派威震天。
豐田章男應該會喜歡這個角色。
因為他早就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反電動車旗手。
現在他如愿了。
而雷克薩斯這波走殘暴設計風格的幕后推手,正是章男。
早在車展前,老章就撂下狠話:“雷克薩斯不模仿任何人。”
他的確做到了。
但事實上,估計也沒哪個車企搞出這種殺馬特前臉。
前幾年的豐田大面包埃爾法,也曾有過類似的前臉——當時有人說這是把幾十塊腹肌印在了臉上。
不過從用戶角度看,他們喜歡這種把腹肌頂在臉上的感覺。
所以那時的埃爾法還要加價。
不過從六輪雷克薩斯的造型語言來看,尤其是前臉接近于八字形的大嘴形狀,跟廣汽傳祺M8宗師有點撞臉了 。
而且你六個輪子,跟小鵬的陸地航母有啥區別?
鑒于老章已經說過,雷車不抄襲任何人。
那么姑且以為,是M8宗師致敬了雷爺。
畢竟雷子是前輩,吃虧就吃點虧算了。
不過希望M8的造型設計,可以把嘴開得再兇狠一些,效果就出來了。
或者,再去研究一下更順眼的擎天柱也行。
然后再說回這臺在東京炸場的雷克薩斯。
當雷克薩斯LS概念車緩緩駛入展臺時,許多人的確有點驚詫。
盡管此前章男已經有過預告,但依然引發了一場騷動。
傳統的三廂轎車車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臺龐然大物:前二后四的六輪布局,修長如太空艙的車身,前后LED燈組像刀鋒一樣切割視線。
這顏值(如果這也算顏值的話)的確有點像威震天。
同時,后輪尺寸明顯小于前輪,仿佛科幻電影里的星際戰車。
為什么是六輪?
以為前輪保操控,后輪搶空間。
傳統MPV的第三排常因輪胎侵占空間而壓抑,而雷克薩斯用四個小后輪解放了車內布局,第三排座椅甚至直接架在后輪上方。
配合電動側滑門和百葉窗式隱私玻璃,這的確是個“移動商務艙”。
豐田章男稱,靈感來自月球探測車。
這很有趣。
畢竟在這種另類設計背后,是LS的銷量不那么盡如人意。
當旗艦轎車的光環失效,雷克薩斯選擇用一場“物種變異”重塑規則。
如果說外觀是“威震天”,內飾就是“變形金剛的溫柔鄉”。
六輪LS概念車的后排座椅直接復刻國際航班商務艙,二排座椅支持旋轉,搭配軛式方向盤和雙數字儀表盤,駕駛者像在開飛船。
而LS微型概念車更極端——單座設計,座艙如珠寶盒般向上開啟,雖被調侃“像太空棺材”,但雷克薩斯意在傳遞一個信號:未來出行可以極致個性化。
有一些老套的日式美學也少不了。
比如LS轎跑概念車尾門用實木打造儲物區,車內大量竹材與全息投影交互結合。
就連微型概念車也堅持木質裝飾。
這讓人似乎又回到了上世紀的那種桃木內飾所代表的逼格。
“LS的‘S’不再代表‘Seden’,而是‘SPACE’。”
豐田章男親手終結了LS延續數十年的轎車血脈。
他強調,雷克薩斯拒絕模仿。
但這背后是殘酷的現實:高端MPV市場正在吞噬轎車份額。
中國市場LM一度的加價狂潮、全球用戶對空間需求的升級,讓雷克薩斯意識到——旗艦的尊嚴不能只靠三廂車身。
當然技術也進步了。
六輪設計在燃油時代因輪差難題難以落地,但電動化時代用獨立電機精準控制車輪,加上固態電池和氫燃料技術的儲備,讓天馬行空的概念有了量產底氣。
雷克薩斯算是一次自我療傷,但對行業規則而言,還難言顛覆。
畢竟沒有看到高階智駕。
另外增加兩個輪子很好,也很吸睛,但輪子就是輪子,不是翅膀,飛不起來。
至于所謂的舒適、逼格,都是概念,而且切身體驗的區別并不大。
但雷車顯然還是想突破一下。
即便你看不懂,那也沒關系,至少你忘不掉。
從這個角度看,章男深諳流量法則。
這很好。
比亞迪已經去日本市場踹門了,那就放馬來吧。